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提高“造血”能力,脱贫脚步才能走稳

四川农村日报 2015-12-15 08:25 大字

人物名片·王琼

职务:渠县发改局办公室副主任 驻村地点:渠县新市乡五通村□王琼/口述本报记者 刘鑫/整理

A.我的驻村故事“望闻问切”找准“穷因”

今年4月15日,为积极响应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号召,我义无反顾投入下乡扶贫的队伍当中来,担任省级贫困村——渠县新市乡五通村的第一书记。半年来,我看到基层群众生活的不易,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和扶持;感受到了群众的可爱,只要用心投入,群众必会真心回报。

驻村以来,我一直告诫自己,一定不能打“机关腔”,更不能因为自己是女儿身,就不敢挑“男人”担。用20天的时间,我走村入户“望闻问切”,跑遍了全村5个组,走访农户487户,掌握了第一手数据。

印象最深的,还是五组特困户段江琼一家人。段江琼天生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一家人居住条件恶劣。今年6月,我来到段江琼家里,家徒四壁的房屋,和段江琼那孱弱的身体,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贫困”。

当段江琼颤颤巍巍地给我端了碗水过来,说,“王书记,我家恼火,没啥子好招待你的。你这么大老远跑来看我,喝碗水吧,莫嫌弃,碗是干净的。”听到这些,泪水打湿了我的眼眶,我当即下决心:“不拔五通村的穷根,我誓不走人。”

从那之后,我开始立足五通村实情找“穷因”,搞基建配套;结合村里劳动力的实际情况,栽种一些易管理的经济林木……尤其是整治通村公路问题,截至目前已硬化公路3公里,让段江琼一家再也不会因为“门口的稀泥巴路,下雨天出门买药都莫法走”而苦恼了。

B.我的工作重心量身定做脱贫致富的规划

从我工作的五通村实际情况来看,贫困人口基数大,基建配套滞后、农民收入单一等问题突出。要想改变这一局面,我认为就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量身定做脱贫规划才行。

我协调县发改局,从产业发展、道路硬化、饮水安全、公共设施等五通村贫困问题最突出的四大方面入手,在搞好基建配套的同时,为老百姓找好致富产业项目。截至目前,硬化公路3公里,整治山坪塘6口,争取到位乡便民服务中心项目资金30万元,乡卫生院项目资金100万元,村级公路资金20万元,发展樱桃树100亩,桃树和黄秋葵等特色产业也破土动工……如今,五通村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干劲儿都很足。

C.我的思考增加群众“自我造血”能力

通过我半年来的走访,我发现贫困村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村民基本没有致富手段,很多人甚至连“致富规划是什么”都整不明白,“自我造血”能力太差。

以发展黄秋葵为例,我通过多方调研了解到种植黄秋葵经济效益好,管理起来也省事,亩产值能达到3000元,很适合五通村这样缺工少劳的山区贫困村发展。但不少群众、贫困户,甚至连一些村组干部都安于现状,不愿付出更不支持,就连最基本的种植技术培训课也不愿意来听一听。对此,我自己先带头示范,结果今年夏天鲜嫩的六角黄秋葵果实成熟了,初销市场,供不应求。群众、村组干部也信服了,很多人主动要求学习种植技术。

下一步,我准备趁热打铁,发展莼菜种植,结合桃树、樱桃树、黄秋葵等特色产业一起,在大力发展五通村特色致富产业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群众在种植领域的 “自我造血”能力,让脱贫致富的脚步走得稳、走得踏实。

新闻推荐

四川省2013-2014油气化工产业部分招商引资重大项目

项目名称建设内容投资额(亿元)年产200万吨乙二醇项目新建年产200万吨乙二醇生产线建设及配套设施200年产70万吨烯烃项目年产35万吨乙烯、35万吨丙烯及下游产品生产线180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17亿/年...

渠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