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通上互联网 ——渠县巨光乡王家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扶贫故事
[摘要]——渠县巨光乡王家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扶贫故事
我叫何云飞,系渠县航道段办公室副主任。今年7月,全县开展选派贫困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活动,我有幸被组织选中,挂任渠县巨光乡王家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王家村是一个典型的丘陵村,坡多地少,全村4个村民小组1300多人。由于地势较高,人畜饮水困难,全村16口堰塘只有4口能蓄水发挥作用。更为严峻的是,全村2.6公里村道、12公里组道仍是泥碎路,下雨天泥泞不堪,车辆根本无法通行。
刚到村上,我便与村党支部书记朱学海一同走访农户,深入到田间地头与群众拉家常,有时候一聊就是半个多小时。
听说来了帮助扶贫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村民们纷纷找到我,要求将自己家纳入扶贫对象。这让我始料不及,也成了我开展***工作的第一道“坎”。村民赵某找到我说,她妻子患重病,不但用完了家中积蓄,外面还欠下不少债务,希望一定要将他家纳入贫困户进行帮扶。我通过侧面调查,了解到他家人均年纯收入不低于3500元,不符合贫困户标准。我多次上门,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消除了他的疑虑。通过大量的工作,最终精准识别了王家村77户贫困户,贫困人口225人。
村民刘平多次对我说:“全村没有一米水泥路,并且只能靠天吃饭,什么时候能解决饮水、出行难问题啊?”这句话不仅是他的心愿,更代表了全村群众的心声。于是,我积极向我所在单位汇报,又与村支两委负责人到相关部门争取项目,终于为王家村争取到项目资金26万余元,在罗家湾新修了一口堰塘,解决了附近3个组近500人的人畜饮水问题。同时,我所在单位也给予了3万元资金,用于整治维修唐家湾大堰,全村人畜饮水难得到了有效缓解,赢得了村民们的赞誉。
“王家村除了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种植外,柚子以前还叫得‘比较响\’。”村委会主任罗明伟告诉我,由于道路不畅,村民卖柚子全靠肩挑背扛。采摘时节,一遇到下雨,柚子运不出去,每年烂掉的柚子就有200多吨,经济损失不下10万元,这也让村民对发展柚子失去了信心。从那以后,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帮村民修一条“产业路”。打报告、跑部门、争立项,一次次地往返,最终让这条村道被相关部门纳入了修建规划。
村委会条件简陋,设施不全,连复印资料之类的事都得去5公里外的场镇。为方便村民办事,我自费为村委会买了一台几千元的复印机,并开通了网络,让村民们通过“代办员”足不出户就可以办事的同时,也享受到了互联网带给他们带来的实惠。
如今,我已融入到王家村,并真正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
我一直认为,开展扶贫工作的关键点在于扶志,实现“精神脱贫”才能真正脱贫。
从我到任的第一天起,我就结合实际情况,精准识别贫困对象,量身定制脱贫方案。对存在等、靠、要思想的贫困村民,经常给他们宣传,转变他们的观念,引导他们通过发展生产来实现脱贫;对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村民,引导他们搞一些劳动强度低的脱贫项目;对缺乏技术的贫困村民,通过培训让他们掌握一门农村实用技术等。
下一步,我已向县级相关部门申请,争取打通和硬化村道公路,整治维修好堰塘,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动村民,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水果品种,发展和扩大柚子种植规模;利用荒山荒坡,引进业主开发,带动王家村的村民发展产业增收脱贫。
□口述/何云飞 整理/特约记者 杨东
新闻推荐
记者进入渠县河东乡云一村地界时,路边的荒草已快遮盖住本就狭窄而且坑洼的路面,前方偶有一辆车迎面驶来,驾车司机都要倒车倒出很远来会车。下派云一村担任村支部第一书记的周晓斌介绍,云一村地处河东...
渠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