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蹄疾步稳跃新程 ——达州市“十二五”发展成绩斐然

达州日报 2015-11-18 22:48 大字

[摘要]——我市“十二五”发展成绩斐然

今年是达州市落实“十二五”规划最后一年,面对经济新常态,达州改革跃马扬鞭,发展蹄疾步稳,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过去的五年里,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达州市紧紧围绕“建成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资源转化、工业强市、项目兴市和开放带动战略,全面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建设都已实现或超越既定目标,“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综合实力在加快转型中迈上新台阶

“十二五”期间,达州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据权威部门统计,预计达州市今年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5亿元,居全省第6位,是2010年的1.6倍,年均增长10%。

同时,产业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产业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结构不断优化,从2010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24:50:26调整为22:48:30。

强劲投资刺激经济平稳增长,达州市相继开展“项目突破年”、“项目落实年”活动,全面落实市领导挂包重点项目制度,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77亿元,年增长15.7%,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前列。

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核心战略,累计实施重大工业项目105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95个,新培育销售收入超100亿元企业2家、超10亿元企业5家、超亿元企业283家。全面构建“1+7”产业园区体系,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产业集中度达到73%。

加快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秦巴物流园区等16个“十亿”级重点商贸物流项目,新建成商品交易市场22个,交易额上亿元的市场16个。新创建国家4A级景区2个,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390亿元。达州市还成功被国家和四川规划为全国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全省首批现代物流试点示范市。

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新建农建综合示范区36.9万亩、特色产业基地200万亩、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2500个,新培育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19家。建成农产品加工集中区4个,入驻企业64家。

城乡一体展现区域中心城市新面貌

五年来,达州市深入实施主城区带动战略,顺利完成达州经开区扩区调位和达县撤县设区,加快推进城市新区开发、骨架路网建设,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76平方公里、人口接近90万。

各县城和一批重点小城镇加速拓展,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坚持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累计新建新村聚居点1408个、幸福美丽新村49个、新农村综合体75个。全市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32.7%提升至41%,年均提高1.66个百分点。

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启动实施交通建设三年推进方案,加快建设达巴铁路、达营高速公路,达陕、达万、达巴、南大梁南充至渠县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达渝城际客专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达州机场先后开通8条航线,机场迁建工程也已立项获批。

同时,达州市还大力推进“3+10+1”骨干水利工程,先后启动实施了寨子河、白岩滩等5座中型水库建设,土溪口水库的可研报告顺利通过水利部审查。

深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市委、市政府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确定了6大重点领域和22个关键环节的改革框架,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动力。

以推进简政放权为核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政务服务“两集中两到位”,建立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全市行政审批事项进入全省最少市州行列。

以激发市场活力为核心,加快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国有停产破产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分类改革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取得了新进展。

以破解资金难题为核心,创新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建立了规范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改革完善了市县分税制财政体制。创新设立银税合作平台、中小微企业共同基金和全省首支政银共建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以提升内陆开放水平为核心,积极构建开放合作体制机制。深度融入成渝经济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全力打造“秦巴地区商品交易会”区域性会展品牌,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达2670亿元,进出口总额累计达13.35亿美元。

社会事业书写新答卷

五年来,达州市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改革发展成果在群众共建中实现共享。

始终把扶贫攻坚放在首位,坚持区域扶贫攻坚与***“双轮驱动”,大力实施“片区扶贫攻坚行动”和“五大扶贫工程”,项目化、成片化、造血式推进7个片区和50个整村扶贫开发。累计向上争取专项扶贫资金12.3亿元,统筹落实行业投资200亿元,累计帮助70.67万贫困人口顺利脱贫。

持续加力改善民生,目前,达州市在民生方面的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已经超过70%。进一步加强就业促进工作,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7.7万人。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累计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8.8万套(户)。生态环保建设成效显著,城镇新增绿地4.8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2%以上。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2家、重点实验室8家。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加快建设西南职教园区,新改(扩)建中小学校946所,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97%。城乡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成各级医疗机构1174个。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连续成功举办五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市博物馆、图书馆、大剧院、工青妇活动中心等一批公共文化重点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各级公共文化单位全部实现免费开放。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宏观背景下,达州得以实现快速发展,是未雨绸缪转型升级的加速体现,是深化改革创新的红利释放,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实干作为。定格“十二五”,达州走出一条蹄疾步稳的清晰轨迹;展望“十三五”,达州正一步一个脚印,自信迈向全面小康的大舞台。

□本报记者 罗丹

新闻推荐

市人大常委会视察调研组 视察《达推方案》实施情况 胥健带队

胥健带队

渠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渠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