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伯英《杨府君夫人合葬墓表》赏析
蒲殿俊撰书的《杨府君夫人合葬墓表》。
□刘敏 文/图
蒲伯英《杨府君夫人合葬墓表》为3幅,纸本,纵198厘米、横38厘米,隶书。现录于后。
第一幅为立行5行:杨府君夫人合葬墓表/县人蒲伯英撰书/府君姓杨氏讳廷安字安帮其先自衡州迁广安龙台乡仍世畊读逯府君不昔益/驯既孝于家友人无闲言而知先畴之艰难罔敢逸亯惟推养济少则丝粟无靳以/是乡里称善人夫人同县吴氏能俪其德遂育伟胤民国以来数有战伐四川诸将/
第二幅立行5行160字:帅中尤煊赫百目乃至妇孺莫不知名者惟广安杨子子惠惠寔府君长子也府君/没清光绪三十一年五月夫人没民国十三年五月子惠以临戎杜远不得躬奉葬/葬俱简率十八年十月乃亲营北渠县静边寺家族保之原迁匶自欧家坪合葬焉既封既树约为勒石之文昔韩信布衣时葬母令冢柩傍可置万家司马迁因称其志/与众異夫国家所贵有贤将帅岂不用戡暴乱康人庶为职鹄而但资以崇侈其先/
第三幅立行5行157字:人立龙者如信所为视末信庸妄子孙没风水龙穴之说课富贵于父母遗骯则谓/之小異可有以云有志岂其然耶惟子惠以不忍俭薄其亲友兹改定无意于炫执/徼福而行心所安其所以奉府君夫人者乃庶几远于汉信矣府君有男子三淑泽淑身淑世淑泽今名森即子惠女子二适渠县陈元音同里白怀孙男
九孙女十五/曾孙女二子惠告贞石已具谨如实次弟其辞为墓表二十年四月一日也/
蒲伯英名殿俊,他与杨森同为广安老乡。1931年4月初一,蒲伯英受杨森委托为其父母合葬撰文并书法。从这件墓志铭的书法看,蒲伯英的隶书书法无论是用笔还是用字,都明显地受到了魏碑的影响,点画遒劲,行笔俊达,文气勃然,郁郁之风的大家形象跃然纸上,确为蒲书精品。蒲殿俊是辛亥保路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他精湛的书法艺术一直被政治声名所掩。由邓镕撰文、蒲殿俊书丹、罗振玉篆盖、詹玉亭刻石的《清封恭人余母朱太恭人墓志铭》,集文、书、篆、刻、拓、石之六美。晚年蒲殿俊卖文鬻字,清贫生活,专意于书法,不愿同流合污。蒲殿俊早年为应付考试,写小唐碑为主。后来脱离阁帖的束缚,遍临历代名家书法,体味古人旨趣,同时深研王羲之、赵孟頫,形成劲健、朴拙、雅致的书法风格,有行云流水般的笔致。其行书遒劲、妩媚、秀润、空灵,呈现为有别于赵孟頫赵体的蒲氏书风。加上深厚的文化底蕴,他在民国书法家中影响甚广。
墓志铭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中国古代墓志铭的产生距今约有1700年左右,包含了古代的礼仪制度、宗教思想、人文地理、语言文字等内容。在书法流变中,北朝墓志铭的书法艺术受到晚清民国文化人的青睐,书法艺术上的价值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也为晚清民国以来的书法艺术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民国的墓志铭一般多是由当时的名士贤达撰文、书丹,他们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善书者。民国时期的书法创作基本上由这样的一些人来担当。民国时期四川书法名家不仅留下大量的可圈可点的墨迹,而且也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精彩的墓志铭。这是最后的墓志铭,是民国书法家们给后代留下的另一个书法宝库,是研究、学习民国书法不可缺少的、除了墨迹以外的、最重要的实物。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国家林业局专家组对渠县申报拟建柏林国家湿地公园项目进行考察评审。专家组原则上对湿地公园规划、性质定位、功能区划予以肯定,同意建设。拟建的柏林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达州市渠县北部贵...
渠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