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凝心聚力谋发展 砥砺奋进奔小康 —— 从仁和区十届五次党代会看发展

攀枝花日报 2015-03-13 20:36 大字

仁和区召开十届五次党代会。 (本报记者 王南桢 摄)润莹齿轮厂生产车间。(张天涯 摄)仁和区迤资工业园钢城集团渣钢渣铁项目。(徐海涛 摄)生态仁和。 (本报记者 王南桢 摄)□本报记者 王南桢

3月9日至10日,仁和区十届五次党代会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2014年仁和区区委工作,科学谋划了2015年工作。

在新常态下,仁和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绩?下一步又将如何发展?就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2014

负重奋进

超常作为

2015 稳中求进 主动作为

今年,面临新挑战、新机遇和新要求,仁和区委将牢牢把握“超常作为、稳中求进”工作主基调,以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为动力,以依法治区、从严治党为保障,精准发力、综合施策,统筹抓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科学谋划“十三五”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率先小康”进程。

今年,全区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增长8.3%,力争9.3%;地方财政收入确保增长10.8%,力争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确保增长11.6%,力争1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确保增长10%,力争11%;农民人均纯收入确保增长10%,力争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增长1.4%,力争5%。

为实现这一目标,仁和区将在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在稳定经济增长上实现新突破。坚持稳定增长不动摇,助力实体经济,千方百计破解困扰实体经济发展的诸多难题,提振实体经济发展活力。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促进现有企业达产达效;积极帮助在建项目加快建设;加快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和煤矿复产复工,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坚持农业稳区不动摇,坚持做强优势产业和改善基础设施并重,全面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完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联结机制,培育壮大“果、畜、烟、菜、粮”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坚持三产活区不动摇,以阳光康养为龙头,加快休闲度假、餐饮娱乐、康养护理、运动健身等产业发展;加快优化汽车贸易、五金机电、钢材交易等产业发展,引进和培育现代新兴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在提升城市品质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城乡建设,完善城市控规和乡镇村规划,融合花城新区建设,继续拓展城市空间;加快建设平地镇等一批特色产业支撑、人口加速聚集、整体形象优美的中心集镇。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品质,持续改善居住环境;加快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苴却砚文化街、大河流域第四期整治工程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仁和城市形象。

在增强发展动力上实现新突破。深化各项改革,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转型升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培育壮大地方金融机构;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城镇化进程。扩大对外开放,突出钒钛、机械、阳光康养等重点领域,着力引进一批成长性好、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和高端项目,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落实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制、区级领导分工负责制、领导包抓推进责任制;对重大项目审批实行“一站式”服务,简化办事流程,缩短审批时间。

在增进群众福祉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不懈惠民生,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继续深入实施十大民生工程;改善百姓居住环境;大力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延伸。千方百计帮民富。全心全力保民安。

在法治仁和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强力推进依法治区,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大力培育法治意识,深入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深化法律“七进”活动。着力加强民主政治。

加强党的建设,在夯实发展保障上实现新突破。从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从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从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从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从严加强制度机制建设;从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顺应大势、踩准时代步点,适应新常态、推动新发展。2015年,仁和区委将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朝着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快步前进。

仁和区十届四次党代会

代表提案全部办结

大会收到意见建议12件

本报讯(记者 王南桢)没有鲜花,没有彩旗条幅……3月9日,仁和区十届五次党代会拉开了帷幕,简约而不失庄重。

今年仁和区十届五次党代会没有宣传条幅,报告席、主席台上没再摆放花篮,会期从原来的三天缩短为两天。除会议形式提倡简朴,本次会议报告较以往更精练,透出一股简约新风。

仁和区十届四次党代会

代表提案全部办结

本报讯(记者 王南桢)3月9日,记者从仁和区相关部门获悉,目前,区十届四次党代会8件提案已全部办理完毕,办结率和代表满意率100%。

据了解,区十届四次党代会上,各代表团、各位代表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履职,大会秘书处共收到提案表20件,经大会审议通过,决定将张华英等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建议》等8件意见建议列为大会提案,并将相同内容的合并为8件转为代表意见建议分别交有关部门作为工作参考。一年来,在各部门的努力下,目前,这8件提案已全部办理完毕。

大会收到意见建议12件

本报讯(记者 王南桢 特约通讯员 滕德银)3月10日下午,记者从仁和区十届五次党代会提案委员会获悉,本次大会共收到党代表意见建议12件。

仁和区十届五次党代会期间,各代表团、各位代表紧紧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积极通过提案建言献策。大会共收到代表提交的意见建议12件,其中3件件经大会确立为提案予以限时办理,另外9件代表意见、建议转交区级相关部门认真、及时做好办理和解释、答复工作。

节俭办会透出简约新风

2014年,是仁和区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仁和区委负重奋进、超常作为,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在逆境中开创了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综合实力在攻坚破难中稳步提升。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2.7亿元,同比增长7.8%;完成公共预算收入6.7亿元,同比增长9.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8.1亿元,同比增长1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51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559元,同比分别增长10.1%和11.3%。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85.7亿元,同比增长5.4%;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建成9个幸福美丽新村聚居点和5个旅游新村,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4.2亿元,同比增长4.4%;第三产业繁荣发展,全年实现旅游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49%。

城乡面貌明显改善。成昆铁路扩能改造、丽攀高速公路建设等一批项目加快实施;重点推进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苴却砚文化街和宝灵寺周边环境打造;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年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5%,成功通过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复核。

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取消行政审批项目3项、合并5项,转为服务事项1项,区本级暂停办理7项,省市下放权限4项,政务环境不断优化;成功引进东创建国“仁和一号”、30万千瓦新能源等项目,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11.8%。

社会事业不断发展。高质量、高效率实施了10个大项200个分项民生工程。就业与社会保障事业统筹推进,城镇新增就业369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754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9.2%。兑现惠农补贴7324万元,发放城乡居民低保金2581万元。兑现妇女小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1643万元。加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建成廉租房492套、公租房96套、棚改房1919套、经济适用房488套。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继续实施“校安工程”等项目建设,师资力量、教学水平、教学成果持续提高。区人民医院顺利启用,建成6个乡镇卫生院污水处理系统和26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管理率达95%,全面落实“单独二胎”等利益导向政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体设施不断普及。文物和“非遗”保护成效明显,首次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和文物认定、信息采集和审核工作。

民主政治得到彰显。制定并实施《仁和区依法治区规划(2014—2020)》,深入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提升,法治环境不断优化。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区(村)网格化体系建设实现主城区全覆盖。创新落实涉稳信访积案化解,全区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不断增强。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公众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这里仁和”城市形象和“达、融、乐、变”的城市精神不断深入人心。

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善作善成。区委常委和区级领导同志带头以“七学方式”开展学习教育,以“五真联动”广听民意诉求,以“户户见面”畅通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以“六个一线”深入查找问题、抓好整改落实,着力清洗党员干部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深入开展“9+5”正风肃纪专项治理,建立健全整治“四风”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意见建议和民生实事870余项,“废改立”制度77项。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组织实施“5211工程”和优秀干部人才递进培养工作。持续深化农村党建“五个一示范工程”,促进后进党组织转化升级,先后培育混撒拉村、渡口村等13个党建精品村。全年共立案查办各类违纪违法案件32件32人,较2013年增加9件9人,挽回经济损失25.5万元,为15名受到不实举报同志澄清了是非。

邓杰(党代表):仁和区十届五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今年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增长8.3%,力争9.3%。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才能保持全区经济平稳增长。

区党代会报告中,区委制定的稳增长思路和措施是切实可行的。一方面,先要稳定现有企业发展,区级相关部门要深入基层,对重点企业采取“一企一策”方式,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融资难、下游产品开发等方面的问题,真抓真帮,帮助度过“寒冬”。另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现有增量盘活存量,引进科技含量高、关联度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关闭、淘汰落后产能,促使整个实体经济不断调整,进行产品升级换代,注入新的活力,提质增效。在稳增长上,不能好高骛远,要在税收、融资、服务等方面帮助企业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积极帮扶他们渡难关,这样才能稳定经济增长。

陈玉芳(党代表):报告中提出,稳定经济增长坚持“四个不动摇”说得很好。建议在提升城市品质上,将五十一片区纳入中心城市打造,集中解决基础建设中存在的遗留问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狠抓落实。特别是党员干部要提高自身素质,保持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良好势头,不能松劲,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调动群众积极性,真正把中心区亮点打造出来。

蒋加赋(党代表):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率先小康”进程的宏伟目标,要实现全面小康任务还很艰巨,春节回老家了解到,当地村民因缺水,生存条件较差,建议,区委在对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大力扶持外,还要重点关注煤炭采空区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刘朝仁(党代表):发展农村经济,改善交通是关键。我来自务本乡葩地村,与其它乡镇相比,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目前村上已发展特晚熟芒果6000亩,但道路等基础设施还比较滞后。去年区委、区政府为我们安排了400多万元的财政涉农资金打捆项目,现已实施完毕,交通状况有所缓解,但基础设施总体上较差,还需要区委、区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

何汝贵(党代表):报告提出的以更大的决心推进依法治区感触很深。在工作中,时常会遇到违法乱建等现象,迫切需要加快推进依法行政进程,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让群众知法、懂法,引导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而不是动不动就要上访。

陈金秀(党代表):报告中提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持续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很好。我是大龙潭乡中心学校教师,感觉城乡教育差距还较大,我认为教育是多方面的原因,除了学校教育,还有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当地有的学生家里虽然近年来靠党的惠民政策过上了好日子,但他们家长却认为这一切都是他应该得到的,没有感恩意识,学生在学校学习5天,还抵不上回家2天时间家长对他的影响。因此,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还要加大全民教育力度。

代表心声

新闻推荐

跃进水库渠系配套工程加速推进 可解决大龙潭乡大田镇6个村生产生活用水

本报讯(蒋秀菊记者徐铭)5月28日,记者从仁和区国投公司了解到,跃进水库渠系配套工程目前正加快建设,预计今年11月投用。项目建成后,可解决大龙潭乡和大田镇的6个村3.8万亩的农田、果园灌溉用水,同时...

渠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