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了城乡群众饮水不再难 ——仁和区打通“最后一公里”系列报道之四

攀枝花日报 2014-12-15 03:53 大字

□邢立丹 本报记者 王南桢

特约通讯员 张丹

“如果不是政府实施人饮工程项目,我们这段时间就只有挑水吃了。”日前,仁和区大龙潭乡拉鲊村那罗一组的张学忠打开家里的水龙头,看着水哗哗地流淌出来,感慨地说。

大龙潭乡拉鲊村那罗组因上游那罗水库山体渗漏,长期生产、生活用水困难,每年2月至雨季来临前,生活用水都要到1公里外的山沟里挑水吃,生产用水只能“看老天爷的脸色”。

提起以前吃水难的状况,那罗二组71岁的纳文珍老人深有感触:“原来,我们经常天不亮就要去挑水,因水源地浸水小,还要排队等,有时老伴晚上还得去守水。”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仁和区水务局针对那罗一组和二组74户村民饮水难问题,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于7月初开始在该村实施人饮工程改造,现工程已完工投入使用,切实解决了当地300多人的饮水难问题。

“现在我们的生活用水不成问题了。你看,有了水,我家还修了洗澡房,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还买了台全自动洗衣机,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张学忠说。

与张学忠有相同感受的总发乡板桥村三组村民杨宗兵说:“以前用的是山上的浸水,遇到干旱吃水都困难。(紧转第二版)

这里仁和·大家说(紧接第一版)自从政府主导建起了大竹河水厂后,现在我们用上了安全的自来水,真是太方便了。”

为解决群众饮水困难,仁和区在总发乡实施了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起了大竹河水厂,解决了总发乡立新村一、二组,板桥村一、三组和红旗村一、四组共6个村民小组,以及立新新村环线村民、大竹河水库工程建设管理局等用水共500多户、2000多人。今年3月,新增的管网供水面,解决了板桥村四、五组,立新三组和总发中学共计近500多户、2000多人的饮水难问题。同时,集中供水工程投用后,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地人饮水质安全问题。

仁和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说,年底前,该区将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解决6.9万人饮水困难的任务。今年投入资金704万元,重点解决大龙潭、平地等7个乡镇1.4万人的饮水难问题,目前正在进行工程建设,计划年底完成。

近年来,仁和城区用水主要通过大渡口水厂和炳草岗水厂转输供水解决,供水保证率低、安全性差,供水不足问题制约着该区经济及城市建设的发展。为此,区政府与市水务集团对接,决定在四十九片区新建高位水池,并配套完善供水管网,利用新建高位水池通过炳二水厂沿炳仁线调水补充,调节片区供水。

今年4月,仁和区四十九公里高位水池建设项目正式开工建设,8月份完成1个水池建设并实现并网运行,整个项目目前已完工投入运行。

该工程投运后,与花城新区沿炳仁线架设至鹭栖花园段的供水管道实现对接联网,惠及人口达44470余人。

“仁和城区供水工程对高峰用水实现峰值调节,提高了城区供水保障能力,对城市的服务和管理功能产生联动作用,有效促进了仁和城市化发展。”区土地储备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新闻推荐

整治夜间市容秩序 一个电表温暖居民心法律援助暖人心

本报讯(记者王南桢特约通讯员何光军)5月4日至8日,仁和区城管局组织城监执法人员在城区范围内,重点对夜间扰民的“五乱”现象开展集中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整治中,执法人员开展入户宣传293户、发...

渠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