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民“文化手艺”广场汇首亮达城 全省首次规模最大的“非遗”展览

达州晚报 2014-10-12 14:01 大字

10日下午2点,在达城西外莲花湖全国新农村文艺演展基地田园大舞台文化走廊,“守望家园”——农民“文化手艺”广场汇首亮达城。皮影戏、吹糖人、微刻、编织、挑花刺绣等独特的艺术形式,精湛的制作工艺,巧妙的制作方法,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流连忘返。

绵竹木版年画

泸州油纸伞

全省规模最大的一次“非遗”展览

据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林彤介绍,本次展览是全省首次最大的一次“非遗”展览,这也是全省最具特色和亮点的国家、省级“非遗”首次在市州级城市集中亮相。本次精选的是全省存在于乡土百姓衣食住行日常生活中,承载民族千年延续造构文脉、濒临失传的民族民间民俗工艺项目,诸如“编织”、“刺绣”、“锻造(饰品)”、“草(竹)编”等农民的“文化手艺”、独特的民族民间民俗工艺,通过广场汇的形式集中展示,引导文化手工企业(作坊)和农民提高创造设计能力和“文化手艺”水平,拓展农村文化内涵,提升产业效应。

据了解,本次农民“文化手艺”广场汇共来了近90名传承人及助手,他们分别来自成都、德阳、广元、宜宾、眉山、雅安、攀枝花、绵阳等地,带来了31个国家、省级“非遗”项目,达州市的渠县刘氏竹编、渠县呷酒、达县灯影牛肉、开江豆笋、大竹醪糟5个项目参加展览。本次广场汇将于12日结束。

精美工艺品惟妙惟肖

在广场汇上展览的各类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工艺品使市民大开眼界。内江市黄氏吹糖人将“糖稠”缠绕在小竹棍上,快速、巧妙地吹捏成鸡、鸭、猴等动植物形象,惟妙惟肖。宜宾市的贾氏微刻是四川省的汉族传统微雕工艺品,以每平方厘米刻写七万字的极限密度,向世人展示了其不可思议的神奇魅力。

成都银花丝的艺人勒古沙日今年59岁,他告诉记者,他的每件作品都刻有他的名字,一个银碗要花一个礼拜的时间才能制作完。记者发现,其作品结构严谨、朴素大方,是不可多得的民间手工艺制品。

成都蜀绣

——娴熟的技艺深受好评

在蜀绣展区,一名文静的绣娘将一根丝线分成几股,挑出一股再细分,要分上好几次,到最后挑出一根肉眼近乎看不见的丝线穿在极细的针上。只见绣娘纤细的手指上下穿梭,细细的针脚密布,引得很多人围观。这名绣娘名叫何杨,23岁,15岁开始学蜀绣,出过大大小小很多作品,简单的如同她正在绣的大熊猫,难的则是人物肖像。8年来,她的绣技已经炉火纯青,去过很多地方表演,所绣作品深受好评。

她告诉记者,蜀绣的工艺特点是精、细、美、活、真等。蜀绣的技艺特点是施针严谨、掺色柔和、生动劲气、虚实得体等;蜀绣的常用针法有运针、掺针、滚针、乱针、铺针、盖针等122种。针法是蜀绣文化之精髓,蜀绣产品之灵魂,正是有了蜀绣针法,大师们才能绣出一幅幅风格各异、生动灵气、栩栩如生的精美作品。

这次来达州,她所在的成都蜀绣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带来了很多幅作品,其中“芙蓉鲤鱼”是蜀绣的主要代表作品,鲤鱼图案在民间有吉祥如意、年年有余的寓意。

泸州油纸伞

——让人赞不绝口

在来自泸州的油纸伞展区,把把油纸伞散发浓浓的桐油味,撑开一把伞,其精美绝伦的图案和精湛的造型,让人赞不绝口。做油纸伞的主人毕六福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制作技艺国家级法定传承人,是毕家油纸伞第六代传人、中国唯一的手工油纸伞代表性传人。这次他也带着他心爱的宝贝们来到达州。

毕六福对记者说,油纸伞虽然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但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不能丢,他一定要传承下去。

毕六福给记者展示了一把“龙凤呈祥”的油纸伞,伞面为大红色,上面有龙有凤,最有特点的则是伞面的图案来自两百多年前的石刻板,祖祖辈辈沿用下来,到现在都生动逼真。

绵竹木版年画

——制作非常讲究

“哇,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呢!”在绵竹木版年画展位前,几名师傅捶墨、落墨、填色的工序瞬间吸引了市民雷宇的眼球。“我只知道木版年画制作非常讲究,没想到今日能在家门口看到如此美妙的民间艺术,真是太幸运了!”雷宇一边观看,一边称赞。

记者看到,几名师傅制作出来的年画不仅色泽鲜艳,而且充满灵性。绵竹木版年画第四代传承人陈健告诉记者,绵竹年画风格独特,它既传承了唐代之前手工绘制年画的风格,又继承了宋代雕版印刷术的技术。绵竹年画和中国其他年画一样,首先刻成线版,但是线版在绵竹年画中只起轮廓作用,全靠人工彩绘,从不套色制作。经过不同艺人的手笔,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同一个艺人绘制不同的画幅也会产生不同的趣味。

“我从事木版年画30年了,在前辈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实践经验,使其在发展中表现出自己独有的特色。”年画大师陈健说,他会将木版年画传承下去,也希望能更多的人能喜爱、欣赏这种民间艺术。

苴却砚雕刻

——雕刻十分精湛

身着红绸唐装,脚穿黑色布鞋,留着小挫山羊胡,这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苴却砚传承人任述斌留给记者的印象。此次来达州,他带来了七八十件作品,且均是精品。其中一件是他最满意的,名叫“五台会友”。整个砚台的雕刻十分精湛,上面的形象栩栩如生,颇具灵性。

“与其他砚台相比,苴却砚除了石材特别外,最重要的是雕刻过程要根据苴却石本身进行构思创作。”在任述斌看来,制作苴却砚主要讲究“观、思、用、精”,其中“思”最重要,同时也是最难的。“雕刻砚台的构思过程与绘画不同,构思好了就能在纸上画出来,雕刻砚台难就难在如何将创意灵感与石材本身的特质恰如其分地结合起来。”

(本报特别报道组)

绣娘何杨正在制作蜀绣

新闻推荐

渠县突查基层“走读风” 7名乡镇书记镇长被调整岗位

近日晚上接近10点钟,渠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何长华率队,突击夜查了有庆、定远、双土等乡镇,现场对乡镇干部进行点名核实“住读”人数,严查“走读”干部。目前,7名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因工作作风不佳...

渠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