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守公厕的田大爷,好样的!

达州晚报 2014-04-15 14:32 大字

·见习社区记者 谯继·

在达城西外人民广场西侧的菜园子附近,有一个“暗堡”式的小公厕。年过六旬的田大爷,坚守在管理公厕这个特殊的岗位上好几年了,默默无闻地为市民的“方便”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田大爷今年62岁,渠县土溪人。他的两个子女都在达城务工。2008年,子女将他和老伴接到达城住。做惯了农活的老人闲不住,他便找了个“看”公厕的活儿干。先在达城大西街“看”了一年,第二年便转到西外人民广场,一直干到现在。

据田大爷介绍,刚到这个“阵地”时,公厕里还堆放着砖块和泥沙,他一个人足足干了两天,才把卫生间打扫出来。由于这个公厕修得太小,根本没有值班员落脚的地方。他自掏腰包,买来一把大伞,找来一把旧木椅,安放在公厕外面的空坝子里,搭起一个能遮雨挡太阳的临时值班点。

田大爷称,他每天的作息表安排得很紧凑。每天早上7点准时上岗,一直到晚上10点才回家睡觉,午饭由家里人送来,晚上8点吃晚饭,儿子前来临时换班,他则是碗一放接着上班,每天上班时间长达15个小时。厕所随脏随打扫,长期保持清洁卫生。“收入还可以不?”面对笔者的询问,田大爷显得有点不好意思:“管理部门实行的是承包制,收入自己挣。成人如厕每次收3角,老人及儿童免费。如厕人数多时一天才收三四十元,水电费一月要花近300元,每月工资实际有1000元左右。晚上加班3个小时,一般只收到五六元钱。”“待遇这么低,晚上不加班不行吗?其他公厕不是晚7点就关门了吗?”听到笔者的建议,田大爷直摇双手,朗声说道:“那怎么行,晚上来广场上跳舞健身的人多得很,万一有人要方便,公厕不开放,到处乱摆怎么办?为方便者提供方便是我的职责,干到这一行了,我就要干好。”

当公厕管理员,整日与寂寞相伴,与臭气相随。在一些人的眼里,这活儿最下贱,最不讨人喜欢,而田大爷却无怨无悔。6年下来,他已用烂了3把遮阳伞。为了排解寂寞,他买了一个袖珍收视机,外面光线强,看不清图像,他就只听声音。

有人说,公厕是达城的稀缺资源。而要管好它,用好它,并非有人想象得那么简单。达城的公厕正是因为有了田大爷这样执着奉献的人,才为人们打开“方便”之门。就是这些普通而闪光的小人物,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生活里,带给我们温暖,带给我们感动。笔者在此要大声为田大爷点个赞:田大爷,好样的!

新闻推荐

渠县 举行首届少儿门球赛

本报讯19日至20日,由渠县教育局主办、县门协承办的首届少儿门球赛在当地门球场隆重举行。参赛的10支队伍86名运动员均系该县10所中小学校在校学生。通过两天激烈角逐,岩峰中学队获第一名、李渡一小...

渠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渠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