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渠县多管齐下降旱魔

四川日报 2013-05-07 16:43 大字

以水治旱 以旱治旱 科技治旱

本报讯(吴涛 记者 曾实)4月28日,天刚刚亮,渠县农机技术人员拉着一车水管和潜水泵,匆匆赶往青龙乡山坪村安装抗旱设备,一股股清泉源源不断地流入山坪村500多亩水田。去冬今春以来,渠县降雨量和历史同期相比偏少达5成,气温偏高,土壤墒情下降,给小春生长、大春栽插和群众饮水带来极大困难。为有效应对当前日益严峻的春旱,渠县不等不靠,采取以水治旱、以旱治旱、科技治旱等措施多管齐下,全力抗旱保苗保春耕。

该县近期已投入147万元专款,修复73处电力提灌站,增加有效灌面近10万亩。近段时间,渠县94座中小型水库等蓄水工程陆续开闸放水,已为农业灌溉提供水量近5000万立方,面积达15万余亩。

抗旱思路也在调整。该县提出,在旱片死角、旱象严重的地方,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植结构,积极发展旱作农业,特别是常旱片区和常年无水源保证的高塝田、望天田、漏筛田,实行“水路不通走旱路”,种植玉米、红苕、蔬菜等作物。今年渠县大力推广“三避”盖天膜、地膜技术,农作物穿上了农膜“外衣”,抗旱、保水、保肥效果极佳。

面对旱情,渠县农业部门第一时间成立春播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积极推广低耗水、耐旱、高效作物和温棚蔬菜种植、全膜集雨栽培、抗旱保水剂等旱作农业技术。目前,已组织技术人员下乡320余人次,培训农民20000余人次,累计下发技术明白纸1万多份。

新闻推荐

渠县汉阙——古建筑“活化石”

在汉晋时期,渠县是川东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当时民俗方面的一大特色就是厚葬之风盛行。渠县六处汉晋石阙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的产物。渠县汉阙是我国现存地面上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仿木结构...

渠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