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在寂静的山凹 ——记大龙潭凹子教学点支教老师张朝勇
□本报记者 胡波文/图
冬季温暖的阳光一路相随,近中午12点钟,记者一路颠簸,终于来到了5株高大青翠的椿树遮蔽下的仁和区大龙潭乡中心校凹子教学点。
来自49小学的张朝勇老师正在给孩子们上课。这里只有11个学生,由来此支教的张老师和另一个本地的老师教他们。
张老师身材瘦削,戴着眼镜,浑身上下充满了书卷气。
他吃住在二楼的另一间教室,这间教室的一面墙上留有许多孩子的祝福语。
张朝勇老师一个星期回一次家。因为从山凹里到主公路上距离很远,他特意买了辆电瓶车,每周五下午,骑到公路边,再把它寄放在老乡家,然后坐农村客运车回家。
他说,这里一到晚上,天很黑,很静,风很大。这时,学校里只剩他一个人,他不时还有些害怕的感觉。
当记者问他在山里最难的是什么,他说,在山里,最难的是吃菜吃肉都不好办,买菜很远,到最近的新街都有6、7公里远,路况也不好。新街一个星期只在每周二赶一次街。有时候去了,街上连菜都买不到。
他说,这里的娃娃很淳朴,学习也很自觉。但较之城里的孩子,因环境所限,见识少点儿,比如组词,他们明显比城里的孩子困难一点——城里的孩子能组4、5个词,他们词汇量少些,可能往往就只会组2、3个。他们来,就是希望能让这些差距慢慢缩小。
他告诉记者,各级政府部门一直关心着山里老师的生活、学习情况,了解到支教老师生活上的困难,积极为他们想办法解决。2012年11月中旬开始,仁和区各偏远教学点的老师陆续收到了一台海尔冰箱,可以存放蔬菜和肉类,解决了他们生活上的一个大问题。
新闻推荐
日前,仁和区大龙潭乡混撒拉村村民正在包装刚采收下来的芒果。由于雨量充足、田间管理到位,今年仁和区芒果的品质有大幅提升,现已吸引了不少省内外客商前来收购。(本报记者宋俊康摄)...
渠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