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王旭赵恒本报记者李传君正值巴中市巴州区三汇镇逢

四川日报 2012-06-05 18:40 大字

□王旭 赵恒 本报记者 李传君

5月20日,正值巴中市巴州区三汇镇逢场日。在场镇老大桥头,一位老大爷坐在树荫下,面前摆了几只碗:“喝开水哟,免费的凉开水!”在他对面公路的大遮阳伞下,同样摆放着两只盛满开水的铁桶,一位老太太也在为赶集的人们送上一碗碗免费的开水。

两位老人是一对夫妇,大爷叫杨家生,今年83岁,老伴叫李如经,今年77岁。从1986年起,杨家生夫妇就开始免费为街道赶场的村民提供开水,26年如一日。老两口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好人”。

当场天的三汇镇天气炎热,小镇狭窄的街道上挤满了赶场的人。凌晨3点,老人就得起床烧开水,从9点起就要不停地往返两个“供水点”。上午9时许,杨家生挑着两只盛满开水的铁桶,从粮站对面一排瓦房走出来,从老人的步伐看,挑两桶水让他很吃力。但他没有停歇,径直来到三汇镇老大桥头,放下铁桶,摆好碗,面带笑容看着过往赶场的人。

口渴了的人走过来朝老人笑笑,很自然地端起碗,将凉开水一饮而尽。一声谢谢后,便继续赶路。不一会儿,两桶水就喝光了,老人又挑着空桶回家盛满,再回到原地。有时候一天要往返七八趟,忙到下午5点多钟。“累吗?大爷!”有人常问他。“当然累,看到大家喝到开水的高兴劲儿,我也高兴。”两位老人总是笑着说。

老两口的家位于三汇镇粮站对面一排低矮的瓦房中。走进最里一间,两口最大型号的锅和一大堆煤炭十分抢眼。这便是他们26年来起早摸黑“工作”的起点。1986年的一天,一件事情深深触动了杨家生:一个赶场农民口渴得不行,想买碗开水喝,可需要3分钱,他身上只有2分钱,他跟卖水的人说可否喝半碗,但卖开水的不答应。那农民只好跑到河里去喝水。杨家生回家给老伴说,“我们钱也挣得差不多了。娃娃也大了,干脆我们做个好事,给乡邻们烧开水!”“就算积德吧!”老伴李如经答应得很爽快。于是,三汇镇逢场天就多了两位免费供开水的人。

26年,弹指一挥间。“不知不觉地头发也白了,身体渐渐不行了!”杨家生感叹地说。尽管如此,两位老人免费供应开水的善举仍未间断,如果其中哪个生病了,另一个在照料完后,还是会担当起这副担子。

26年,有人为老人算了笔账,光煤炭钱至少都花了10万元了,几乎花光了老两口的积蓄。子女们开始很反对,后来见反对无效便支持起来,为他们提供煤炭钱。

三汇镇党委书记王正统说,赶场天流动人口高达两三千人,尽管现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还是有不少农民舍不得花钱买矿泉水喝,杨家生夫妇为赶场群众免费提供开水的行为很值得提倡,镇上随时都在传颂他们的故事。

新闻推荐

灾后新村喜 民俗风情浓

賨人搏战踏歌行,汉韵蜀风动人心,新村美景如画廊……近日,在以“魅力宕渠、幸福渠县”为主题的渠县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现场会上,以賨人文化风情、三汇彩亭、巴渝舞等为代表的渠县民俗文艺展演在渠江两岸...

渠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渠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