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雕艺人杜晓峰: 巧手妙琢 枯木也能逢春
杜晓峰,达川区虎让乡人,自幼喜好美术,潜心钻研根雕艺术20年,是达州非科班出身的“奇人”。灰暗的枯根,经过杜晓峰的雕琢,便能化“静”为“动”,蝶变成价值不菲的艺术品。
误闯江湖 天赋初显梦益坚
1993年,18岁的杜晓峰背起行囊,踏上了开往广东珠海的列车。“光车费就花了60多元!”同行的老乡一边抱怨,一边将馒头蘸着豆瓣酱塞进嘴里。
夜幕降临,杜晓峰小心翼翼地从贴身衣袋摸出几张皱巴巴的钞票,借着月光抚平褶皱,又揣了回去。这个山里娃心想,人还没到珠海,钱就用了大半,快赶上在家半年的生活费了,真是“花钱如流水”,以后的日子恐怕更艰难!带着对未来的惴惴不安和新鲜好奇,少年迷糊睡去。
汽笛长鸣震醒美梦,引起人群沸腾,大家提着大包小包,匆匆汇入人群,被裹挟着前行。大城市的喧嚣、开阔以及陌生,令乡下人茫然失措。
余粮不多,找工作迫在眉睫。没有任何手艺的杜晓峰,只得到工地上背砖、挑水泥,勉强维持生计。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两年后,杜晓峰辗转来到湖北武汉,在一家餐厅当学徒,做些打杂的事。某日闲暇,杜晓峰模仿师傅用白萝卜雕刻飞鸟,拿起刀时师傅仍不屑一顾,等到一只冰清玉洁、栩栩如生的鸟儿从杜晓峰手中“飞”出,师傅当即刮目相看,连连夸赞并评价说,“不错,有天赋!”
从前,杜晓峰只是单纯地痴迷于观察线条、沟壑;现在,竟然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自己。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漂泊异乡的青年,仿佛在黑暗中看到曙光,握紧手中刀柄,杜晓峰暗暗立下誓愿。
寻师终遇 勤学苦练艺渐精
初次尝试雕刻萝卜后,杜晓峰又盯上了南瓜、白菜、土豆等食材。下班后,同事们热衷于聚会玩乐,而他却躲在角落雕刻。没过多久成品就堆积如山,他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宝贝”逐渐腐烂,心头尽是挥之不去的遗憾。
如何永久定格美的形态?答案在杜晓峰偶然看到一段枯树根后浮现。买来相关书籍自学根雕艺术后,他选中一截树根,先对其完成消毒去皮、晾晒阴干等工序,随后依据根形进行精雕细琢,最终让朽木“重获新生”,实现了“化腐朽为神奇”。这一次成功突破,使杜晓峰在欣喜万分之余,也意识到了专业学习的重要性。
杜晓峰通过《钟明根艺》这本书找到了湖北美术学院的钟明教授,“当时在书摊翻看这本书,不觉被内容深深吸引,于是下定决心要拜他为师!”经过多方打听和不懈努力,一片赤诚求学心终于盼来回音。
钟明教授欣然应允。这位仁厚惜才的川籍老师不仅降低学费,还为杜晓峰提供了一份包吃包住、每月薪水2000元的厨师工作。老师在生活上的关怀,温暖了异乡游子的心。
老师在学业上的要求十分严厉,有时甚至会毫不留情地用刀柄敲打学生脑袋,这造就了杜晓峰日后对待根雕艺术丝毫不敢亵渎的态度。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春去秋来,杜晓峰废寝忘食地练习,技艺日渐精进,不觉已过数载光阴。
返乡置业 匠心独运铸珍品
终究还是忘不了家乡。2007年,杜晓峰结束漂泊,带着老婆孩子回到达州,在达城西外海棠湾花木市场置了一个铺子,专卖根雕。
市场遇冷的现实差点浇灭杜晓峰的热情。半个月都开不了张,铺子面临无人问津的窘境,压力接踵而至。“家里两个孩子吃饭怎么办?”妻子率先发难,劝他重操旧业。
白天出去寻找销路碰壁,晚上就铆足劲儿雕刻,“那段时间我很少睡觉,但一点也不累。”杜晓峰把对梦想的执着、对世俗的抵抗都融进了作品。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010年,杜晓峰熬过寒冬,终于迎来了事业蓬勃发展的春天。
身着素纱禅衣的美人,明眸善睐,顾盼生辉,带着刚出浴的娇媚和无力;绽放的浪花从刀尖上滚落,鲤鱼跃过指缝漏进荷丛,打破满池的静谧,泛起层层涟漪;老树横斜,达摩祖师端坐其下,正屏息凝神……观赏杜晓峰的作品,就像在影院看电影。随着这些作品在全国各地的展览上获奖,杜晓峰的名字逐渐为达州根雕圈所熟悉,其作品也被许多艺术爱好者珍藏。
如今的他,仍习惯于整日泡在铺子里,或雕刻、或泥塑、或泡茶、或看孩子们搬来棋盘杀一局……日子倒也过得悠闲。
杜晓峰常握着雕刻刀挥舞手臂,一有新的灵感便滔滔不绝,他为人务实简单、真诚坦率,了解他的人都说他是俗世间的一位“奇人”。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向柯容
新闻推荐
送别2021,迎来全新的2022。天地春晖近,日月开新元。无论在哪里,做着什么,新一年的序幕已经拉开。回首一年来,最有意义的事情是...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