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北街社区黄葛苑: 小区模样变 居民一家亲

达州晚报 2021-11-23 09:12 大字

“我们小区大变样,环境好了,心也跟着敞亮起来了!”谈到家门口的变化,通川区西城街道小北街社区黄葛苑的住户们交口称赞。

老旧小区“活”起来

黄葛苑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共有5个单元,92户居民,常住人口218人。

沿三圣宫穿过古色古香的蒲草田巷,来到位于桑树巷36号的黄葛苑。深浅交错的灰色砖墙,黑色的牌匾上书写有黄色的“黄葛苑”字样,小区门口摆放有黑色的休闲长椅,墙上布置有黄葛树精神、小区简介、楼院自治管理公示牌等。穿过大门通道,小区内院景色一览无余,沿墙点缀有绿植盆栽,墙上贴有居民规约、亮丑牌等。结合小北街智慧社区打造,每栋楼门口都安装有智能门禁系统,曾经的旧车库被改造成了党群“连心阁”、议事“礼事阁”,为辖区居民提供了更多休闲交流的场所。

对于小区的变化,居民李长玉感触颇深,“现在跟以前真的是变化惊人,随着通川区有礼之城打造,小区互帮互助的和谐风尚更加浓厚,开会凳子不够,居民就会自发从家里拿,居民外出时,家里的花草也有邻居帮忙照料。”

小区居民杨方双自退休后,就一直义务为院内居民清扫院坝及楼道,直到去年因患上脑梗后才不得不停歇。提起杨方双,黄葛苑小区自治小组组长向以明直竖大拇指,“杨方双坚持了十几年打扫卫生,不要酬劳,没有怨言。为了把这种优良品格传承下去,我们小区成立了居民自治小组,引导居民自觉参与楼院的建设。”

居民自治“红”起来

黄葛苑的变化,离不开小区党组织的引领带动。2017年7月,黄葛苑成立了党小组暨楼院自治小组。“通川区要打造有礼之城,我是党员,虽然年纪大,但身体还不错,还能继续服务群众。”作为小组成员之一,80多岁的向以明习惯随身携带笔记本,笔记本上记满了小组成立以来他服务群众的桩桩件件,“平时就是帮助邻里调节矛盾纠纷,为居民咨询、讲解政策,联合社区组织坝坝会、小区活动等,宣传文明礼仪,现在小区内风气跟以前大不一样。”

为发动更多居民主动参与到小区楼院的建设中来,黄葛苑科学制定了居民自治制度,引导居民们把制度变成爱护小区、管护小区的实际行动。黄葛苑小区居民纷纷认领任务、展开了一场志愿服务接力。小区还制定了居民守则,分工合作参与小区治理,楼院院坝花草由专人管理,楼梯卫生分层包干,一改往日“无人问津”的局面,在大家的共同管理、维护下,小区展新颜,居民笑开颜。

“我一直精心养护领养的三盆花,孩子也会主动下楼打扫卫生,这些楼道和院子卫生都是我们小区居民共同来负责的。”黄葛苑小区居民陈梅告诉记者,黄葛苑内像她这样主动参与小区管护的居民还有很多。

改善的是环境,凝聚的是民心。记者问大家是否满意小区改造成果,“小区改造后变美了,环境也大变样。”“我们都觉得住得更舒心了,大家都很高兴。”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点赞小区的改造成果。

小区安全“智”起来

得益于小北街社区智慧社区建设,黄葛苑作为试点,建设了人脸识别门禁管理系统,这套系统将人脸识别、人员信息采集、后台系统分析、自助报警集为一体,可以实现人脸识别、远程开门、一键报警等功能,可有效防止外来人员进入,实现了“以房管人、智能防控”的目的,增强了居民安全感。

“刷脸才能进门,住楼上感觉安全多了。”陈梅告诉记者。记者在黄葛苑小区看到,小区每栋楼都有了“门”,还是“脸卡”才能开的门,智能门禁为守护小区建立起第一道防线,楼道小广告也终于销声匿迹。对于独自生活的老龄住户来说,“刷脸系统”也提供了一个智能化养老监测,为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带来便利。独居老人每天出入小区因为需要“刷脸”,生活状态被了解得更加精准。“若老人两天都未进出小区,网格员发现异常后将及时上门查看,确保老人的健康安全。”小北街社区工作人员说。基于开放兼容的智慧社区物联网应用平台,以AI为加持,精心打造智能安防、智能家居等核心应用场景,实现出入有记录、异常有动作、管理有协同、动态有更新、不断有迭代、被动变主动,让小区更智能、更便捷、更宜居。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黎丽 李嫒颐 蔡尧 符艳

新闻推荐

推动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严卫东主持召开教育工作专题会

本报讯(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江吉)11月22日,市委副书记、市长严卫东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全市教育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阶...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