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号儿”的乐器人生

达州晚报 2021-11-22 09:07 大字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10月31日,达川区石桥古镇枫叶火红,丹桂飘香。沉浸在煦暖的秋阳里,沐着徐徐秋风,在官仓坝青龙嘴一户农家门前,冲洗、抹干、上油,一位红光满面的老人哼唱着《我的祖国》,正在侍弄一把锃明黄亮的小号。一把乌黑泛光的二胡紧靠墙根,仿佛在述说着它与主人同台演奏的悠悠岁月。

轻抚“老朋友”,乐享夕阳红。老人站起身来,左手握号,右手按键,身体自然放松,挺胸抬头,鼓起腮帮,一曲《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嘹亮清脆,悠扬动听。“‘严号儿’吹小号,听起来硬是安逸!”秋忙的人们驻足倾听,笑逐颜开。“严爷爷,我也要学!”一群村娃围了过来,竟要夺取小号。老人仰脖吹奏,左躲右闪,一曲终了,哈哈大笑。

“严号儿”真名严正兴,今年73岁,一生钟爱乐器,尤其擅长吹奏小号,乡邻们都亲切地叫他“严号儿”。“从1972年11月算起,我吹号近50年了。”一杯绿茶,几枚椪柑,严正兴向社区记者讲述了他痴迷乐器、乐此不疲的动人故事。严正兴出生在一个佃户家庭,三姐一妹,排行老四。1963年9月,严正兴考进石桥中学。在那里,他遇到了乐器启蒙老师冉永继。

“念初一时,队里演坝坝电影,看到《牧童投军》里面,有一个小牧童骑牛吹笛的镜头,我顿生羡慕。”严正兴说,他家中就有一头大水牛,便萌生了学吹笛子的愿望。向大姐要了两毛钱,严正兴一路小跑,来到石桥供销社,花了一毛八买了一支“笛子”。“后来才晓得那是箫,只有四个孔,没有笛膜孔。”从此,官仓坝就响起刺耳的“笛声”。“吹得太孬了,简直要人命!”邻居们捂起耳朵,愤愤不平。“对!带笛子到学校去拜师学艺!”15岁的严正兴抓耳挠腮,计生心头。

课间,严正兴抚“笛”吹奏,逗得同学们捧腹大笑。“明明是箫嘛。”严正兴羞得满脸通红。这时,会议室方向传来悠扬婉转的风琴声。严正兴循声而去,只见音乐老师冉永继聚精会神,正在弹风琴。“真好听!”他情不自禁地走进去,如痴如醉。“你想学吹箫吗?”严正兴连连点头。“还是学吹笛子吧。”看着这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冉老师送给严正兴一支笛子。在冉永继的指导下,严正兴首次真正意义上吹响了笛子。往后,严正兴常去会议室,请教冉老师,学习乐理与吹奏技巧。看到孩子很有音乐天赋,冉老师还主动教他弹风琴、拉二胡。悠长的二胡声哀怨,苍凉,丝丝缕缕。拉着冉老师的二胡,严正兴越学兴趣越浓厚。

“我得想法买把二胡!”那把悬挂在供销社柜壁上的二胡,严正兴梦寐以求。1964年5月农忙假,抡锄头,提箢篼,转田间,严正兴顶着烈日,四处寻觅“麻芋儿”。“卖了8毛钱,我终于买了那把二胡。”带着二胡,他兴冲冲赶到学校。看到严正兴如此痴迷乐器,老师非常感动。“孺子可教也!”于是,他将一生所学悉心传授。

1966年7月,严正兴初中毕业,回家务农。1972年5月,严正兴去堡子镇,参与修建沙滩河水库。“这次,我带上了二胡、笛子。”严正兴说,休息时,他就拉二胡、吹笛子,工友们闻“声”而至,听得津津有味。“太好听啦!”严正兴的才华得到了沙滩河水库工程指挥部的重视。“会吹部号(冲锋号)吗?你来担任司号员吧。”“我试试!”由于谙熟乐理,严正兴当即吹响了部号。从此,他就负责起床、出工、放炮、收工时的司号工作。“每次的曲子都不同,便于区分。”闲暇时,严正兴也会吹奏《游击队之歌》《学习雷锋好榜样》等革命歌曲。“严号儿,你吹得太好了!”从此,“严号儿”的“雅号”不胫而走,妇孺皆知。

1974年9月,严正兴去江陵采沙场当了司务长。“有次坐船,一时兴起,我吹起了《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两岸有许多人热烈鼓掌,大声喝彩。”1976年10月,指挥部成立宣传队,严正兴成了队里的骨干。“大胡、中胡、二胡与笛子,我的演奏技巧日益精进,深得领导认可。”“1977年9月,宣传队排演《长征组歌》,需要吹奏小号营造磅礴气势,队里专门买了小号,派我去达县文工团学习。”严正兴说,去了文工团,老师悉心指点,他一点就透,很快掌握了吹奏技巧。由于小号声音嘹亮,音域广阔,《长征组歌》演出获得了空前成功。

1978年11月,沙滩河工程接近尾声,指挥部准备将宣传队解散,严正兴被安置于达县氮肥厂上班。其间,严正兴回家休假,石桥公社党委书记谯志轩找上门来,言辞恳切,邀请他回石桥工作。“我们兴办社办企业,急需人才。”严正兴与妻子商议,决定放弃去氮肥厂,回石桥工作。

1982年春,镇政府要排练节目,参加达县地区大型文艺汇演。严正兴演奏乐器,大显身手。8月,汇演结束,演出节目获得了省地县的一致好评。1983年4月,石桥文化站荣获“全国先进文化站”,被奖励1台大彩电。1984年11月,石桥文化站开办录像厅,严正兴负责播放录像。1987年4月,文化站开办舞厅,严正兴回归本行,“吹拉弹唱”轮番上阵。

1999年11月,改革开放后,人们对文化娱乐的需求日益增加,51岁的严正兴萌生了组建石桥古镇第一家民间乐队的想法。“找到邓胜华、余宗析两个老伙计,我们一拍即合。”大家出钱购置了小号、圆号、长号与礼服。当年腊月廿七,石桥古镇“星海乐队”正式成立。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2000年正月初四,在石桥烟市街,严正兴带领着星海乐队,吹奏《天仙配》《走进新时代》《春天的故事》等乐曲,营造喜庆气氛,助兴新婚典礼。“我们石桥也有乐队啦!”星海乐队一炮走红,家喻户晓。古镇几个居委会纷纷找上门来,邀请乐队参与传统习俗“车车灯”“舞彩龙”表演。整个春节,星海乐队不是在大街小巷游行表演,就是在喜事人家吹奏助兴。“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娱生活,也鼓起了我们的钱袋子。”说到这里,严正兴的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后来,星海乐队又接纳了冉敏、潘英、王宁经等一些新人,乐队日益壮大,风生水起。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05年以后,一支支新乐队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永进、涵水、沿河的一些乐器爱好者找到严正兴,请教乐器演奏技术,严正兴满口答应,带领几个老伙计上门服务,传经送宝,孜孜不倦。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茶余饭后,拉拉二胡,吹吹小号、笛子,弹弹电子琴,一天到晚悠闲自在,赛过活神仙。”如今,73岁的严老栽点玉米,种点小菜,喂养鸡鸭,活动日去石桥老协“吹拉弹唱”,自娱自乐,羡煞旁人。

□达州日报社社区记者 谢幼林

新闻推荐

达州火车站及周边即将大变样!

广场综合楼效果图本报讯(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兰楯邓鹏)为推进文明城市创建,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达州火车站及周边环境整治改...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