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市教育局负责人解读未来五年达州教育发展方向
教育既是社会民生,也是城市形象,还是发展动能。未来五年,达州教育如何实现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要建设“幸福宜居中心”,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奋斗方向?近日,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邓剑在达州市召开的“解读和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上作了解读。
未来五年,市教育局将坚定“建区域教育中心、办人民满意教育”目标定位;强化“政府投入办教育主责主业、教育公共公益属性回归、优质教育资源最大共享”工作取向;保持战略定力,落实关键举措,百倍用心、千倍用力,不断丰富各阶段、各层次、各类型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以最大限度回应广大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教育需求转变。
示范引领,做强教育根基
突出公益普惠抓学前教育。继续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对标“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的要求,科学谋划布局,落实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规定,持续做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确保配套幼儿园与新建居住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步交付使用,切实提升公办学位占比。对标“普惠幼儿园占比达到80%”的目标,加强民办幼儿园监督管理,落实普惠性政策,不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构建更加完善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突出优质均衡抓义务教育。继续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完善办学标准,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大中心城镇学位配置,保障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完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巩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成果。组建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联盟和义务教育学科教研组,鼓励各地探索推行集团化、片区化办学模式,打造学校共同体,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提升义务教育整体质量。实施“强初工程”,通过制度创新、政策支持和项目化实施,打造一批优质初中。
突出特色示范抓高中教育。继续抓实“1+7”公办普通高中引领发展。制定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实施方案,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逐步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现象,逐步消除5000人以上普通高中校点。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完善学校治理方式,促进优质、特色和多样发展,鼓励市域内重点高中争创省级引领性示范普通高中、省级特色办学普通高中,打造一批在全省立得起、叫得响的品牌高中。密切高中与大学的培养衔接,扩大考生与高校的双向选择权。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探索综合高中、科技高中、人文高中等模式。
攻坚突破,提高教育质量
着力破解资源布局短板。按照“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中心城镇或片区集中、高中向县城集中、资源向寄宿制学校集中”的思路,采取“撤销、转变、合并、新建”等方式,优化调整城乡学校布局。今后五年,全市规划撤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66所(含农村小学教学点650个)、合并办学49所、转变办学层次50所、新建53所(含高中6所)。将重点加强主城区学校扩容增位,努力化解大班额问题。
着力破解类型属性短板。今后五年,达州市将坚持“大整合、大发展、大提升”和“扩容、提质、创品牌”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全市“3+3+N”现代产业集群,突出特色优势,推进“产业、教育、城市(产业园区)”融合发展、协同发展,重点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保障机制、激励方式,努力扩大办学规模,优化办学布局,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和办学水平,努力建设万达开区域职教高地。同时,下大力气整治民营学校办学行为,建立标准、严格准入,加强监管、力促规范。
着力破解办学层次短板。十四五期间,达州市将结合本地区位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围绕学校和学科建设,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支持四川文理学院争创应用型本科院校,争取硕士授予点;支持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升本科;支持达州技师学院升高职。同时,力争引进1-3所高职院校。
强力改革,顺应教育期盼
全力抓好“双减”政策落实。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做好“一增一减”“三提三限”。“增”校内教学时间和质量,“减”校外培训空间,压缩学生在校外培训时间;校内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作业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校外限制培训机构数量(不再审批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清理已举办的)、限培训时间(周末、节假日、寒暑假不准补课,周一到周五晚上不晚于晚上8:30)、限培训价格(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转非营利性,并对收费实行监管)。
强力推进“五育并举”到位。坚持“五育并举”,抓好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落实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并举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鼓励各地各校培育特色课程,激发学生潜能。继续加强全市校园足球工作力度,打造更多特色示范学校。大力推行研学式、拓展式教学,努力践行“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引导学生自己观察社会、感受社会、探究社会。
大力创新师资人才机制。持续推进名校长、名教师和名班主任“三名”工程建设,积极创新校长和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畅通不同类型和层次教师上升通道,实现校长和教师专业发展。改革教师队伍引才留才机制,把更多的自主权交给学校,解决目前师资不足,质量不高、专业性不强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落实师德师风建设责任,提升师德素养,构建“兴师重教、立本兴源”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鲸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孙伟)11月18日,市城管执法直属一大队五中队联合通川区凤西街道办事处及蒲家嘴社区依法对马踏洞...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