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大地铺展“春耕图”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希望的季节。
走在三月的达川田间地头,一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景象,处处都是生龙活虎的忙碌场景。
“麻烦大家加快进度,争取这两天就把土地整理出来,马上开始育苗了。”3月5日上午,在达川区麻柳镇刘家坝村4组,达川区新农夫家庭农场负责人邓明政正在向村民布置生产任务。邓明政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从2018年开始,邓明政在达川区麻柳镇10余个村流转土地种粮,3年时间,从最开始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在的2000余亩。
◆底气◆
“订单不断”让业主吃下“定心丸”
“今年我又承包了500余亩地,打算要大干一场。”指着自家承包的土地,邓明政侃侃而谈,他判断,今年粮食的产量和行情均相对乐观。
订单不断,这让邓明政吃下了“定心丸”。从春节开始,他加快了土地流转步伐,“我们采取的是米厂订单种植模式,客户需要多少,我们就种多少,去年年底就有很多客户跟我们下了订单,除了本地的米厂外,还有巴中、贵州等地的米厂。”趁着休息,邓明政跟记者谈起了下一步的打算。
在达川区,“优质才能优价”已成为种粮大户的共识。记者从达川区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该区通过多种渠道及时推介发布了10余个水稻主推品种和玉米主推品种、马铃薯主推品种等。同时积极推广“菜—稻—菜”“菜—稻—再生稻”“油—高粱—再生高粱”“麦/玉/豆(苕)/菜”“油—稻—再生稻”“马铃薯/玉/豆(苕)/菜”等复合种植模式,提高耕地的综合利用率和产出率,充分调动农民种好粮的积极性。
“种子马上就到了,我们要抓紧把这块田整理出来,育上秧苗。”3月4日一大早,达川区新动力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友元带着农具来到了育苗基地,组织社员平整秧田。
陈友元也是达川区的种粮大户,从2015年开始流转土地种植水稻和油菜。
“现在行情不错,今年我又流转了200余亩地。”陈友元原来在城里做副食批发生意,看到农业政策越来越好,就放弃副食批发生意回到农村,流转土地种起了粮食。短短几年时间,就从几十亩发展到了2000余亩。
“全区超过2000亩的种粮大户有2家,超过500亩的有40余家。目前达川区种粮大户、种粮合作社、种粮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已经成为全区稳粮增收的主力军。2020年全区产粮53.5万吨,其中新型经营主体发挥了很大作用。”达川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张伟介绍说。
◆保障◆
农技专家田间地头“坐诊”
“厢面1.8米,沟深20厘米,大家既要做好施底肥,又要进行病虫害防治,之后适当控水,促进水稻苗、玉米苗的根系发育……”在达川区麻柳镇刘家坝村4组集中育苗基地里,一群人围着农技人员范美文正津津有味地听他讲解。
“厢面1.8米会不会太宽了?”69岁的村民江师国一脸疑惑地插话。
“不得,老乡你瞧,这样的宽度正合适,既有利于秧苗扎根立苗,也有利于秧苗不受低温冷害等因素影响而造成烂种烂芽。”范美文说着向前走了两小步,弯腰用尺子测量距离,“另外,要采用重施底肥、早施追肥的施肥方式……”
“凭老经验确实不行了,看来还是要多听专家的!”江师国说。
日前,在达川区像范美文这样深入田间地头的农技人员还有很多。据悉,自2月下旬以来,达川区农业农村局已先后组织100余名农技人员奔赴田间地头“把脉问诊”,面对面指导农户科学备耕,手把手指导村民水田育秧、旱地育秧、玉米育秧,为全年丰收创造良好条件。
◆目标◆
播种大春粮食113万亩
近年来,达川区大力发展种粮大户、种粮合作社、种粮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专业化、集约化生产粮食,确保了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多次荣获四川省粮食生产“丰收杯”。
2021年,达川区预计播种大春粮食113万亩,其中水稻56万亩、玉米32万亩、大豆5万亩。
同时,达川区今年将狠抓示范区合理布局。在麻柳镇石和尚村、赵家镇龙洞坝村、双庙镇高升桥村和石桥镇八一村,抓好500亩“稻香杯”品种优质稻核心区集成技术展示;在麻柳镇石和尚村、刘家坝村,分别抓好水稻淹水直播试验示范150亩;在大树镇、米城乡和石桥镇,抓好有机水稻基地建设;在麻柳、大树、石桥、管村、堡子等28个乡镇(街道),建立东、南、西三片优质稻示范区共15万亩,水稻直播面积2.5万亩;在景市、双庙、石桥,建立玉米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2万亩,推广直播等轻简化栽培面积达8.5万亩;在石桥、堡子、米城等西部乡镇,发展马铃薯1万亩。
如今,在达川这片沃土上,一幅幅“春耕图”正在铺开。
□文/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邱霞桂丹倪 图/胡小倩言农
新闻推荐
工作中的张亚秋本报讯(达州日报社通讯员侯晓东王燕)张亚秋,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2016年7月参工以来一直从事...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