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望李婆婆
了解李婆婆家庭情况。
·通川区第四小学校/焦爱国·
听同事说,李婆婆是一名住着“豪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我当时没多想,接过资料随手翻了翻,趁着周末就到她家了。
驱车半小时后便下了高速,宽阔平整的村道,干净的沥青路面,路边还有许多景观植物。她住在公路旁边。崭新的外观、宽敞的阳台、独立的院坝,一栋二楼“小别墅”映入我眼帘。住着这样的“豪宅”还需帮扶?带着疑问,我走了进去,一位面黄肌瘦、佝偻着身子的老年人招呼着我。我随手拉张板凳坐下,跟她摆起了龙门阵。李婆婆说,她今年71岁了,体弱多病,丈夫前年因病去世,自己在家务农,一个人种了两个人的地,还养了一头猪。她虽有两个儿子,但都在外面打工,很多年没有回来过,大儿子还丢下一个孩子让她管,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我原来住在对面大山上的,到村上买个盐要走一个多小时,政府看到我的土坯房要垮了,就给我修了新房子,让我这个泥巴埋了半截的老婆子也住上了新房,政府比我亲儿子还好哇!”她指着对面陡峭的山峰,擦着泪眼告诉我。
我问她现在还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李婆婆愁着脸说,过年的时候在地里干活,腰弯久了,起身的时候就晕倒了,一下子滚到河沟里,左手骨折,头也受了伤,在家休养了好几个月。孙子在城里上学,家里没有别的人,饭和着咸菜吃了一个多月,好想吃顿肉啊……听着我有些哽咽。我问她为什么要种这么多的地,她说要供孙子读书,希望能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辛苦倒没得啥子,主要是屋头没得个说话的,总感到有些孤独。”得知李婆婆的境况后,我心情非常低落。
后来,我和村上干部一起帮她解决了用水和医保的问题,帮扶单位还给她发了一些鸡苗,村里发展了养殖等扶贫项目,加上低保金和粮食直补,让她有了一些稳定的经济来源。她自己卖猪和一些农产品的钱就可以供孙子上学用了,“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得到了落实。“住上了新房,有低保农保,看病还可以报账……”李婆婆感到日子有了盼头。
从那以后,我几乎每周都要抽空去看望李婆婆一次,给她备了一些常用药品,买了一些面、牛奶或者肉类,偶尔帮她打扫卫生,陪她聊聊天。昨天刚到门口,就看见一个十七八岁的男生在屋里打扫卫生,不高的个头,消瘦的身体,眼神里闪烁着智慧与希望。他是李婆婆的孙子小强。小强告诉我,他从小跟着奶奶长大,最近几年一直在城里上高中,寄宿在亲戚家里,假期就在外面打工挣学费。他说,他今年有望被成都一家本科院校录取。“几千块的学费啊!我到哪儿去找……”在一旁的李婆婆着急又带着几分叹息。我感到一阵心酸。“这个事你放心,我来帮您解决!”我当场作出承诺。回到城里,我四处奔走托朋友同事帮忙,凑齐了几千元,还为他申请了助学补助。
每次回城时,李婆婆总会给我拿一些鸡蛋、蔬菜、腊肉之类的东西,每次都让我难以拒绝,我于是就索性给她拿点钱,就当作是购买吧。李婆婆也不要钱,追着要还给我。我就趁她不注意时偷偷把钱放在桌子上,等她发现后,再追也来不及了。
说实话,我对李婆婆的帮助并不多,但在不断的来往中,我和她越走越亲,仿佛就是“亲戚”了,彼此间如亲人一般。有时候她还会主动打电话来问问我的工作生活情况,说很想念我,让我感到一阵暖意。
新闻推荐
本报讯8月6日,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通川区莲花湖巴山小学项目已经获批,达城将新添一所公立小学。“通川区莲花湖巴山小学位...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