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治”助“自治” “共治”促“共享” 通川区小北街社区“123”模式推进智慧社区建设

达州日报 2020-06-25 09:08 大字

今年以来,通川区小北街社区探索“123”模式,开展“智慧社区治理”试点,切实提升基层社区治理水平。

强化“一站式”调度

破解“响应不及时”

通川区小北街社区依托社区综治中心指挥调度平台,建立健全响应机制,实现对人员、资源的统一调度。有机整合辖区雪亮工程、天网工程、慧眼工程等视频监控资源,实现互联互通,24小时全方位、无死角监控辖区重点区域。在重点部位安装“一键报警柱”,突发情况下可实现一键报警。探索“全科网格”模式,统筹使用社区综治网格员、容貌秩序员、“红袖标”巡逻员、“双报到”党员、社区工作人员等各类网格力量,实现统一调度、统一使用。建立社区综治中心与相关部门联动机制,通过智慧社区平台系统上报网格事件524件,其中联动区级有关部门处置17件。网格员通过手持终端“社区通”APP上传至社区综治指挥中心,所有事件均在社区综治指挥中心智慧社区平台系统上直观显示,实现事件实时“冒泡”、感知。针对出现异常情况,综治中心即可第一时间调度处置。

提供“两条线”服务

破解“供需不对称”

线上服务。推出“达人社区通”微信小程序,程序与区民政局、区公安分局等10余个部门互联互通,提供“办事大厅”“微诉求”“随手拍”等线上服务,群众只需通过人脸识别与已录入信息比对,就能自动弹出、提取相关信息,无需重复填表申报,极大方便辖区群众,40余项政务服务下沉一线、多项业务实现网上一次办结。同时,购置便民一体机,通过人脸识别迅速打印生存认证、居住证明、困难证明、门牌证明等。

线下服务。社区全面推行全科网格“二维码”,在显著位置张贴,居民只需通过扫描该“二维码”,就可以清晰了解到该路段的网格员、治安巡逻员、“红袖标”、志愿者等分布情况、服务事项及联系方式,方便居民在第一时间找到网格员提供服务。针对社区残疾、独居老人等重点群体,社区统一组织安装慧眼看家宝监控探头19个、发放爱心手环76个,子女可通过手机端实现实时监控、录像存储、智能报警功能,同时社区综治中心还可通过后台实时关注老人生活状况。

推行“三张网”管理

破解“管理不精细”

压实管理责任网。强化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科学设定网格划分标准,配齐配强网格管理员,加强网格业务培训,不定期开展责任网格检查,及时发现网格内的问题信息,发动各方力量参与社区共治,打造社会治理“全要素网格”,着力构建“网格发现、社区呼叫、分级响应、协同处置”工作格局。

织密门禁管控网。率先在老城区“三无”楼院——黄葛苑试点建设人脸识别门禁管理系统,成功将人脸识别、人员信息采集、后台系统分析、自助报警集为一体,可以实现人脸识别、远程开门、一键报警等功能,可有效防止外来人员进入,实现了“以房管人、智能防控”的目的,切实破解了长期以来老城区特别是“三无”楼院流动人口管理难的问题,增强了居民安全感。

完善场所监控网。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利用59个视频监控,实时管服辖区市容市貌、车辆停放及重点关注人员等。将辖区所有人口信息、党员信息、商场商铺、娱乐场所等全部录入智慧社区平台,通过综治中心视频分析和智能设备,从源头积累数据生成电子台账,以二维图形式展示社区内的人地事物相关信息,可以实现对人口精准管理,危机时刻均可通过地图实时通知相关人员。

□熊安 何文平 本报记者 闫军

新闻推荐

达川区推动社会救助精准化高效化服务

本报讯近年来,达川区围绕“放管服”改革要求,以方便群众办事为目标,着力解决一些制约技术应用的短板,从精减资料、缩短时限、...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