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梯镇潘家祠堂的前世今生
家族祠堂,又称宗祠、祠室、家庙,是属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它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与标志之一。修建祠堂不仅是对历史遗迹的补救,而且也是对家族祖先的缅怀和尊敬。近日,听闻达川区石梯镇有一座精美的百年潘家祠堂保存尚好,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和文物价值,职业的敏感激发社区记者立即前往一探究竟。
百年祠堂宏大精美
社区记者来到达川区石梯镇水塘村9社远近闻名的潘家祠堂,眼前景象令人眼睛一亮:一根高大的双斗石桅杆矗立于宽敞的土坝右侧,距桅杆约20米远的地方,一座雄伟壮观的石牌坊略显陈旧,依昔可见曾经的辉煌。牌坊正中的匾额位置已被“潘家祠小学”几个红色大字所替代。
社长潘光银拿来了钥匙,打开了牌坊铁门。社区记者进入祠堂院内看到,祠堂呈四合院布局,牌坊正前方高台处,是五开间的祠堂正殿,青瓦屋面,封檐座脊,门前的雕花窗精美无比,雕花挑梁彩绘图案清晰可见,色泽如新。
跨入大厅正堂,令人无比震撼的是,除了两排水桶粗的木柱外,两边各有两根巨大的整石石柱支撑屋架,石柱底座雕刻有精美的花卉、动物浮雕。据潘光银介绍,4根圆形石柱一长一短,高的长6米,矮的长5.4米,石柱粗(周长)1.8米,需两人才能围抱,十分罕见。
相传石匠打造这4根巨型石柱耗时数月。那时没有机械,数十吨重的石柱,系采取先修路,一路铺设滚木,数以百计的劳力靠绳索前拉后撬,呼喊着号子,一步一步地运至建修之地,又靠无数人工将石柱“站立”起来的。石柱与木柱相得益彰,穿斗木结构巧妙配合,足见古代工匠的聪慧才智。大殿计5间,均为木板壁。墙壁上还贴有以前学校老师在此办学获奖的奖状。
正殿两边是厢房。据介绍,现遗存的两幢青瓦砖木结构房,系以前村小学的校舍,现学校已迁移。
大殿排马石梯下方是一色青石板铺成的院坝,有些风化的石板、石梯,昭示这座祠堂的沧桑。院坝的边沿尚存几个石刻磉礅,系戏楼拆除后的遗存。
从辉煌走向没落
据当地村民潘广全等老人介绍,潘家祠堂位于白鹤寨山下西北缓坡盘石上。据过去祠堂的《碑序》记载:“潘氏始祖由楚入蜀十余传矣,前建宗祠不久而废。其后嘉庆十二年督众首事潘仕宾等倡议修建后,因乾隆年间原任浙江杭州府富阳县之丞潘思恭建有‘大义流芳’(牌坊)一座,奈年久风霜,字迹模糊,今复建,碑铭永垂久远。所议教条,逐一列后,以昭世守”。由此得知,潘家祠堂和石牌坊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距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
石牌坊巍峨壮观,通高约9米,宽约14米,一道拱形正门,配两道边门,一色三层斗拱,仿木结构,层层飞檐。横梁上正中竖匾上刻“皇令”金色大字,下端铁链悬挂石板横匾,上刻“大义流芳”四个鎏金大字。牌坊上两面均有雕刻精湛、象征吉祥的人物、动物及花卉。遗憾的是,“文革”中牌坊遭到严重破坏,不仅匾额被毁,牌坊上的浮雕及石刻对联等字迹亦遭铲除,令人痛惜。
牌坊的前面,原有一对威武的大石狮,“文革”中被破坏。牌坊正大门前面铺有一条青石板“道子”,道子前有朝门,一对高约12米的石桅杆矗立于两旁。而今仅存一根,其中一根于“文革”中被毁。
跨入牌坊大门,宽阔四合大院尽收眼底,院内石坝可容纳千余人看戏。院坝上方是保存基本完好的正殿。正殿两边原是一楼一底的厢房,均为青瓦屋面木质结构。整体构成四合院格局。
正殿对面石坝前,原有一座走马转阁楼的戏楼。厢房楼直通戏楼。戏楼中间前部是凸出的方形戏台,台前低栏壁上是二十四孝精致浮雕,戏台天花板上绘有彩色戏图,有伐松荐葛、青梅煮酒、单刀赴会等。左右大圆柱上是金龙缠绕,雕刻得栩栩如生。
从内坝步上正殿有十二级石梯,可容数十人并肩上殿。殿内宽阔,倚后壁原是砌成的神龛,神龛上十八级红漆木板,板上设置从一代至十五代祖先牌位。神龛两旁柱上刻有:“明文丕庆 志学广传 光远永耀 克绍先贤”的潘氏家族姓氏字派。左侧设置文官布政使牌、府宰牌、县令牌、教谕牌;右侧设置武将将军令旗、参将令旗、游击令旗,使整个大殿显得庄重肃穆。
祠堂周围系条石造成。两旁甬壁上雕刻有犀牛望月、王祥卧冰、文帝亲尝汤药、岳母刺字等大型精美浮雕。
祠堂正殿后面,现幸存有一段约40米长,高约4米的薄片古青砖砌成的围墙,由于年久失修,古围墙有少量的垮塌,墙顶具有花纹的雨厦砖也有不少掉落残缺。
1950年,当地政府利用潘家祠堂做校舍,举办村小学,撤出了神龛等,后对正房大殿屋面进行改造,致使大殿失去了原有的风采。1983年改造校舍,戏楼和两边的厢房又被拆除,在原址修建了两幢砖木结构的砖瓦房做教室。戏楼自此消失。随着时代的发展,村小学生源锐减,加之房屋年久失修,2015年,潘家祠小学迁移至它地,祠堂就此空置。
采取措施 予以保护
据水塘村支部书记余宗梅介绍,水塘村潘家祠堂,前些年各级文物部门相关专家及领导,先后来到此地考察,确认祠堂及牌坊、桅杆等建筑物,年代久远,特别是祠堂大殿整石构造的巨型石柱极为罕见,富有独特的建筑特色,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及文物价值,应当采取措施加以保护。目前潘家祠堂已被纳入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余书记告诉社区记者,潘家祠堂现有建筑因年久失修,房屋漏雨,檩桷腐朽,对建筑的威胁极大。院内野草丛生,一派萧条。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上已采取抢救性措施予以保护。
一是落实了专人管理,由家住祠堂附近的九社社长潘光银管理祠堂,平时关锁大门,严禁他人随意进入,并定时查看房屋的安全。其次,安排人员翻盖了房屋,防止漏雨损坏建筑。同时清除杂草,排沟理水,做到干净整洁。再是采取族人捐赠和积极向上争取的办法,积极筹措资金,对房屋墙壁等损坏部位予以维修,大殿正面恢复其原貌。同时移除大殿前石梯上的花台,亮出石梯。移除乒乓球台等设施,空出地块,重新规划栽植桂花、铁树等景观花草树木。清理散失的石狮,让其回归原位,重振昔日风采。硬化牌坊前面空坝,并植树绿化。目前规划正在实施中。
村社干部表示,之后他们还要对石牌坊尽可能地恢复原貌,对大殿后面的古砖围墙损坏部位予以维修,希望能得到有关部门及有识之士的资助支持,并得到技术上的指导。期待通过几年的努力,把潘家祠堂建成孝贤文化基地和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让其发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培养子孙后代健康成长的育人作用。
□本报社区记者 谯继 邱一彪
新闻推荐
《达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已由达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19年6月20日通过,经四川省...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