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春风满巴渠 改革开放四十年达州市法治建设回眸

达州日报 2018-11-12 09:26 大字

40年时间很短暂,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瞬间;

40年时间很漫长,足可以让婴儿长成壮年;

40年时间很关键,在国家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会使国家社会发生巨变。这种巨变令人惊叹、令人欣喜、令人骄傲。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一首春天的故事唱出了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的改革开放号角,掀开了中国发展新篇章。

四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经济落后、法制薄弱的国家,逐渐发展成为经济快速增长、法制健全完善的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

法治达州建设蓬勃发展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在2017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上,进一步明确:“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明确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方向,对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任务。

法治中国的提出,为各级政府从整体上把握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和道路。近年来,全市各级政府、相关行政机关充分发挥法律服务、法律保障、法治宣传职能作用,通过全面部署法治达州建设、法制宣传教育的各项工作任务,扎实开展普法教育和法治实践,深入宣传宪法,广泛传播法律知识,提高了全民法律意识、法律素质和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促进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为达州市开放转型、创业富民、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总体战略部署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法治宣传教育呈现新局面

近年来,达州市以围绕“强劲传播法治文化,让法治春风吹遍达州山山水水”为目标,深化“法律七进”,大力实施《达州市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规划》,推进以“社会、家庭、自我”为着力点的“3+X”“法律七进”模式,建立起“专业宣讲、基层普法、文艺普法、法律明白人”四支普法专兼职队伍,经常性开展法治文艺巡演、机关(单位)普法大讲堂、以案释法等法治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全民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以“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治宣传日及其他10个重大时间节点集中开展“1+10”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以案释法”制度,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

充分发挥广大人民调解组织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第一道防线”的基础作用,深化“诉非衔接”机制,全面推广“案例工作法”,形成“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人民调解管理模式,真正实现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仅2017年,全市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3795件,成功化解33713件,调处成功率99.8%。

服务农村发展实现新提升

达州市充分发挥相关行政机关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职能作用,组织开展了“深化法律服务,助力脱贫攻坚”等活动,对贫困乡镇、村干部开展依法脱贫、依法治贫专项培训,为脱贫规划编制、项目安排、资金监管等提供坚强法治保障,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对达州“法治思维助力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创新实施“一村一法律顾问”,为全市828个贫困村都配备一名法律顾问,实现“贫困村全覆盖、法律服务内容全覆盖、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全覆盖”。为达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质法律服务。

此外,达州市还探索出具有达州地域特色的法治建设经验或模式。如:通川区针对老旧小区、楼院进行综合治理,探索出一条塑造城市老旧楼院新面貌、新风尚的特色路子。探索的“315”群众工作法、财政因素分配法、“约法三章强化基层治理”、“喇叭普法、山头普法”等经验,受到省委领导和省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先后对此进行深度报道。

在达州市出台的《依法治市实施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法治精神在全市干部群众中进心入脑、有意识、成习惯,基本形成尚法守制、公平正义、诚信文明、安定有序的依法治市新格局,形成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法治建设长效机制。

新时代已经开启,我们将以亲见、亲历、亲闻之事,讴歌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以时不我待的饱满精神状态投入到生产生活中去,为建设法治中国、平安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以优异成绩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献礼!

□本报记者 邱霞

新闻推荐

弘扬红船精神 不忘初心使命 达州市在嘉兴南湖开展特殊“党员活动日”活动

本报讯11月7日,“新时代治蜀兴川执政骨干递进培养达州计划”乡村振兴班全体学员在革命圣地——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开展了...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