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服人”的社区调解员唐龙友

达州日报 2018-11-02 09:52 大字

“居委会大妈”是一些民众对社区调解员的印象,而通川区二马路社区有一位“金牌调解员”却是男性,今年51岁的唐龙友在社区调解员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6年多的时间。

社区人员复杂,不免会出现斗殴打架、噪音扰民、争夺遗产等矛盾。一次调解不成功,还得调解二次、三次。“带着怨气而来,带着友好的心情而去,每次调解成功我都很高兴。”

主动调到调解岗位

身着一身正装,胸前佩戴着党员徽章,记者初见唐龙友时,他正在写工作报告。“老唐,我们楼下下水道堵了几天了,你还是去找楼上说一声哟,这堵起好遭不住!”采访中,一位居民正向唐龙友抱怨着。

不是在岗位上写工作报告,从每次的调解纠纷中找寻经验,就是奔波于为居民调解的路途上,这是唐龙友工作的常态。

2012年,还是一名协管员的唐龙友调解成功的一次经历让他记忆深刻。当时有一名完美公司的销售员,故意夸大该公司产品保健效果,称能“治好”肺癌。一名肺癌患者在该销售人员处购买了56000元的药品,药还没有吃完人就去世了,去世时还剩36000元的药品。家属找到该销售员要求赔偿无果,便找到了社区希望调解。

唐龙友接手后,仔细研究相关案例并细致找寻法律支撑。调解会上,唐龙友说出法律依据让该销售员无言以对,“你这是夸大其词,误导消费者进行购买,耽误了患者治疗。”经过调解,所剩药物费用全退,另外该销售员赔偿患者家属精神损失费20000元。

正是有了这次经历,唐龙友认为能化解纠纷、给邻里带来和谐很有价值,便主动申请当一名社区调解员。

讲依据以法服人

“遇到问题要先找法,不要盲目地去调解,要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对于调解,以法服人是唐龙友的一个技巧。

在调解达州某农机公司与其聘请的下水道清理人员因工八级伤残的事件中,唐龙友驳倒了双方律师,与法院达成共识。这次事件,唐龙友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找到责任点,是请人方负全责,还是双方各有责任?占比多少?双方聘请的律师来了3次,唐龙友每次都把法律依据摆出来进行磋商。中间唐龙友多次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请教,经由5次调解后,双方达成各占50%责任的共识,农机公司赔偿11.5万元。

对于调解工作,唐龙友是十分严肃的,并非老百姓眼中的“和事佬”。“作为调解员要起到一个真正的中间人作用,平衡看待双方,‘和稀泥’的做法是经不起法律检验的。”唐龙友说。

不断学习求进步

在调解员岗位工作6年来,虽然遇到的多是些邻里摩擦、儿女赡养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唐龙友却把它们当作一桩桩大事。“我觉得做着这份工作,就要对得起公众对我的信任。”仅今年,他处理邻里摩擦就达290余起。

唐龙友深知在这个岗位上,人民群众最迫切、真正需要的就是尽快解决事情。他有一句座右铭:“要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解决。”

从学习基础的调解法、民事法到把婚姻法读透,熟练运用处理老年人与子女之间事务的继承法,唐龙友工作之余学习从未间断。有耐心、找依据、勤反思、做总结,正因如此,唐龙友的调解成功率能够达到95%。

□本报记者 戴静文

新闻推荐

企业破产 25年前的债券成“废纸”? 部门:属遗留问题,到乡便民中心咨询 律师:债券未兑换,要从两方面来考量

25年前,任先生承包修建一个工程后,有3万余元工程款是甲方用企业债券抵扣的,而这笔债券一直没有机会兑现,如今已成为他的一块...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