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博物馆21岁讲解员任芷苇 通过我的口,让文物“活起来”
每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这一天,全世界很多博物馆都会举办宣传活动来吸引公众。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中国自1983年加入国际博物馆协会来,每年也会组织纪念“国际博物馆日”的相关活动。
5月15日,记者走进达州博物馆,听讲解员讲自己的故事。任芷苇是让文物“活起来”的讲解员之一,21岁的她却有近3年的“实战经验”。
18岁开始当讲解员 “第一次讲解前我一整晚都没睡”
一条白色的连衣裙,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带着婴儿肥的脸白里透红,初次见到林芷苇,她给人邻家小妹的亲切感。
“这是恐龙尾椎骨化石,1992年在达川区小河嘴工人们开山凿石时发现的,它长1.33米……”
从博物馆门口到任芷苇办公室,要经过二楼的恐龙展厅,任芷苇指着玻璃柜里的展物开始向记者介绍起来。“这真的是我的职业病了,看到这些东西就想给你们介绍。”任芷苇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然而初次走上讲解员这个岗位,对任芷苇来说,讲解词却不是这样信口拈来。
2015年,18岁的任芷苇从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毕业。“当时在医院实习了一段时间,但我发现自己并不喜欢当护士。”任芷苇果断辞职。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知张爱萍故居在招讲解员,“就想去试试。”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让她成功应聘。
“张爱萍将军的生平事迹、达州籍红四方面军将领、万源保卫战等战役,我都要背。”任芷苇说,刚开始她对张爱萍将军和红军文化了解甚少,但为了把历史和文物讲得更加生动,她开始翻阅和查询大量资料。“《从战争中走来》是张爱萍将军儿子写的,我通过读这本书找到了很多细节资料。”
谈起第一次为游客讲解的经历,任芷苇记得特别清楚。“第一次讲解前我真的一整晚都没睡。”任芷苇回忆道,当时正是过年期间,张爱萍故居只有几个人值班,讲解员不够,领导便安排她第二天给两个来自成都的游客做讲解。“真的只能用‘心惊胆战\’来形容我当时的感受了。”任芷苇说,从下午接到任务时她便心跳加速,反反复复地背讲解词。不停思考忘词了怎么办,回答不上游客的问题怎么办。“第二天早上刚开始讲解的时候我手心全是汗,但是讲解完他们知道我是第一次上‘战场\’,不停给我鼓掌。”
经验在实践中积累
“通过我的讲述,让文物活起来”
在同事的指导和在游客的鼓励中,任芷苇慢慢地进入了讲解员的角色。“刚开始的时候只会盲目地讲解,连‘注意台阶\’都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了说。”任芷苇说,讲解的时候难免出现一些失误,有时突然会忘记接下来要说什么,以前就在那傻站起想词,现在我就会不动声色地跟游客说‘现在请到下一个展厅\’。”任芷苇不好意思地笑起来。“当然我还是希望把所有我知道的都说给游客们听。”
任芷苇回忆说,在张爱萍故居,她遇到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些老人。“他们有的人参加过以前的战争,站在照片前看着某一个将军都会鞠躬敬礼,情感特别深沉,他们就会跟我讲起以前的历史。”在张爱萍故居工作了两年多后,为了回家方便,今年四月初,任芷苇选择了回到市区的达州博物馆工作。
达州博物馆里有2000多件文物,分恐龙展馆、书画展馆、巴文化馆等展厅。相比在张爱萍故居,任芷苇需要掌握的知识更多更广。“上个月我刚来达州博物馆时,每天早上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背每个文物的历史。”任芷苇说,为了能形象地记住这些文物,她拿着讲解词一个一个展厅地走。一边在文物旁仔细观察,一边看着讲解词做笔记。这样,她一周就记住了馆内所有文物的介绍。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是做什么的吗?”任芷苇说,讲解员并不是把讲解词背出来就行,也要学会因人制宜。在张爱萍故居,她遇到的更多是中年人和老年人,而在达州博物馆,她却经常要带小学生的团。“面对一个我们很少见的文物,我会先用提问的方法吸引小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先思索,然后再告诉他们答案。”任芷苇不仅在讲解的方法上下功夫,在着装上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今天上午因为我带了一个小学生的团,我想给他们一些亲切感,所以选了这条带花边的裙子,穿正装给他们的感觉就太严肃了。”
继续学习新东西
“看似很厚的讲解词远远不够”
在新华字典里,“博”的第一个意思是“多,广”。博物馆就像它名字里的“博”一样,像一本百科全书,将历史的瑰宝都统统展现出来。这也要求博物馆里的讲解员是一名杂家。
“这么厚的东西,你都能背完吗?”任芷苇说,她的朋友每次看到她厚厚的讲解词都很羡慕她记忆力好,但是对于她来说,这些资料还只是冰山一角。“看似很厚的一沓讲解词远远不够,还可以衍生很多东西,我们要掌握的远比这一沓解说词多。”
任芷苇告诉记者,随着游客对知识文化的重视,对讲解员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他们都希望能通过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文物。”更高的需求也同时带来更高的要求。任芷苇说,游客的问题是讲解过程中最棘手的,“回答不上来心里很受挫折。”如果游客问的问题她当时答不出来,她便会问他们要联系方式,下来考证后给人家通过电话讲解。
“我很喜欢散步,经常都从小红旗桥我家那边走到博物馆来。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吃了,你从我的体型就看得出来。”任芷苇说完低下头笑起来。任芷苇说,除了散步和美食,她现在很多闲暇时间都会拿来看书,汲取各种历史“养料”,让解说更全面、更生动。“我之前其实是一个学渣,现在只是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了。”任芷苇说,虽然她每天面对的是同样的文物,但是每天她向游客讲解时却会加入新的东西。
采访结束时,任芷苇看着记者问道,“你能想象我以前的性格是怎样的吗?”她说,在做讲解员前,她非常害羞,跟陌生人交流都会脸红。因为接触了这份职业,她的性格变得更外向,见人始终带着微笑。
任芷苇说,她现在越来越热爱这份职业,不仅每天都可以把自己学到的新知识学以致用,还可以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人,“他们的一句‘你讲得很好\’是我最喜欢听的!”谈起自己的梦想,21岁的任芷苇毫不掩饰。“我希望自己再积累几年的工作经验后,能培养一些优秀的新讲解员,哈哈。”
□本报记者 姚丹
新闻推荐
开发商热捧 莲花湖三宗地落槌成交 有两宗地每亩拍卖价超600万元,或将催热房市
有两宗地每亩拍卖价超600万元,或将催热房市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