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身边的老人
□张文
近日,惊闻父亲生前好友杨妈去世,一晚上都睡不好觉。去年5月回老家,看到杨妈,她拉着笔者唠了近半个小时。杨妈抽烟,子女均在外地打工,笔者给她拿了两包好烟,她高兴得逢人便夸。
邻居高大爷,一位杵着拐杖的“个性十足”的老人。上下电梯时遇到,邻居们总会力所能及地给他提供一些帮助。很久不见,突然从其儿子处获悉,老爷子已经走了。心中不免一阵伤悲。
《达州晚报》近日报道,因为孤独,因为无人说话,今年春节期间,几位“不缺钱”的老人竟有意“流浪”到达城大街上看热闹,找不到家时幸遇好心人,最终被送到救助站过年。笔者“奔五”,心态和心理自感年轻、良好,但看了这则报道,感触多多,思绪万千。先看两组数据:截至2014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亿,占总人口的比例15.5%,2.1亿老人里有将近4000万人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达州也不例外。据了解,截至2016年底,达州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有127.6万,占总人口的18.7%,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12.47万。
笔者供职于《达州晚报》。每天总会听到子女寻找家中老人、警察帮助昏迷老人、的哥送回迷路老人、市民护送失忆老人、救助站收留流浪老人之类的新闻报料。听到这类报料,心里别是一番滋味,既为老人们的安危担忧,又为帮助受困老人的市民和公职人员“点赞”。春节前的一天下午6点,笔者下班回家途经达巴路口天桥时,碰到一位迷路的八旬太婆。太婆住在达州宾馆附近,已在达城跌跌撞撞“寻家”两三个小时。笔者指路后仍放心不下,最终决定把太婆带回家。尽管耽搁了一个多小时,但笔者却“小感动”了一晚上:力所能及帮助老人、帮助他人,真的好快乐好快乐!笔者并非“表扬”自己,只是有感而发: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公交上为老人让座、上下电梯时等下老人、宽容老人随身听“声高八度”、理解老人的唠叨、帮助老人寻路回家、帮助子女不在身边的邻居老人提东西……这些“小”事大家都能做都可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的将来。今年3月5日是第55个学雷锋纪念日。笔者认为,面对“银发”浪潮,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老人、遇到的老人,就是将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具体表现之一。
绵阳一位客商的老岳母去年在达城中心广场走失,几位的哥的姐主动“接力”寻找,最终在深夜将其找回。“达州人真好!”这位走南闯北的客商给晚报热线打来电话时,声音有些哽咽。一个小小善举,为城市形象“加分”,提升达州“软实力”,千值万值。学习雷锋好榜样,幸福美丽达州建设需要更多的活雷锋、小雷锋和雷锋群体。我们有理由相信,达州时时处处有“雷锋”、达城时时处处有“温度”、老者时时处处遇好人。
新闻推荐
又逢一年正月十三,千家万户迎“火龙”。每年大年的末尾,或是十一、或是十三,在达川区石桥镇上,一项流传了数百年历史的传统民俗“烧火龙”才刚刚拉开序幕。今年75岁的杨定顺老人是石桥镇上为数不多的...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