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突出四大引领 打造示范样板 达川区着力建设南部脱贫攻坚引领区

达州日报 2017-12-19 09:12 大字

本报讯 达川区科学布局南部、东部和西部三大脱贫攻坚引领区,今年以来,重点建设南部脱贫引领区,作为东西部示范。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的总体部署,采取“一环三片五区”建设模式,突出基础、产业、创新、精神“四大引领”,集中连片、系统推进,建成了涉及6个乡镇,11个贫困村和49个非贫困村的南部脱贫攻坚引领区,惠及贫困群众9594人,区域连片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突出基础引领,治穷病拔穷根

项目开路补齐短板。对标贫困退出标准,狠抓“双七”项目+山地马拉松,着力解决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最后一公里”问题,新建6.5米宽旅游环线油化路55公里,硬化村社道路、生产路195公里,建成饮水工程10余个,村文化室、卫生室和活动阵地实现全覆盖、全达标。同时,建成乌梅山旅游环线山地马拉松赛道41.2公里。

易地搬迁推进安居。通过政府补助、群众出资、社会捐资、银行贷款等途径,全力筹措住房保障资金,采取易地搬迁、拆旧建新、维修加固等模式,建成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6个110户,分散安置275户,危房改造658户,有力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住房难题。同时,切实抓好易地搬迁产业配套,确保搬迁户有就业、有收入。

村容整治提升形象。围绕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十大行动,重点实施10个贫困村村庄整治工程,打造11个幸福美丽新村示范点,整治河流5条,新增绿化1万亩,实现村落旧貌换新颜,远看有形象、近看有亮点。

突出产业引领,强造血促增收

集中连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利用南部引领区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乌梅、蔬菜、金银花“三大主导产业”,精心打造“山字经”“果蔬牌”“花漫谷”,连片发展乌梅1.1万亩、优质柑橘7000余亩、无公害蔬菜1.4万亩、金银花1.5万亩。同时,区域内养殖生猪5000余头、肉牛1000余头。

深入实施“脱贫攻坚+乡村旅游”。依托三大主导产业,沿乡村旅游环线发展民俗康养、农事体验、避暑观光等庄园经济,引进森林印象等4家具有休闲度假的乡村酒店或农家乐,吸纳当地村民就近就业百余人,带动周边群众年人均增收4500元。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三大主导产业和电子商务为重点,引进业主24个、培育家庭农场28家、专合组织18家、龙头企业5家、农村淘宝10家,示范带动引领区农业产业集中连片高效发展。

突出创新引领,强动力激活力

创新集体经营夯实底子。积极推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比如双庙镇南岳寺村开展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示范,将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实行股权量化,投入到瑞福农业,实现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万元。

创新利益联结稳定增收。采取土地托管、资金入股、订单养殖等合作模式,固化贫困户与企业、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比如百节镇宝林村组建宝利来专合社,土地入股2538亩种植香椿产业;腾胧牧业将仔猪、小牛给农户寄养,按增重斤量分别给予农户10元/斤和8元/斤的寄养费。

创新资金整合破解瓶颈。积极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建立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补偿金。区本级挤出财政资金5400万元,撬动金融贷款、工商资本等社会资金2.5亿元,整合涉农资金、专项资金等1.57亿元,集中投向南部脱贫攻坚引领区,发挥了很好的整体效应和叠加效益。

突出精神引领,转风气涨志气

建强基层组织带脱贫。实施“党建+脱贫攻坚”行动,建好基层党组战斗堡垒,始终把党的力量挺立在脱贫攻坚前沿。目前,引领区96个专合社和龙头企业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充分发挥,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信念更加坚定。

狠抓干部帮扶强信心。强力执行“5+2”帮扶机制,帮扶干部放下身子,挽起裤腿,当起“泥腿子”,帮助贫困村、贫困群众深挖贫困根源,找准脱贫良方。赵家镇临山村“第一书记”马瑞红,带领临山村贫困群众发展香椿、红辣椒300余亩,实现贫困户人均增收2000余元,还组建“耶鲁大学留学生”志愿帮扶队,给予贫困户智力支持,切实增强了群众脱贫的信心和决心。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达州市加强保护传统村落 《达州市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条例》明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

本报讯2018年1月1日起,《达州市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全面实施,对传统村落的认定、管理、保护和利用将有法可依。该条例在四川省属首例。据了解,目前,达州市已有6个村落成功列入国...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