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川籍公交司机马康:最想把儿子接到身边

四川农村日报 2015-02-03 00:30 大字

发车前,马康都要认真擦一遍车窗。

□浙江《萧山日报》首席记者钱嫣/文 记者 彭鹏/图

1月16日凌晨4点半,室外气温3℃,马康的手机闹铃响起。怕吵到了身旁的妻子,他轻手轻脚从被窝里钻出来,穿好衣服,一番紧张的洗漱后就匆匆出门了。

这一天,又轮到马康开早班车,5点40分他就要发出第一趟车。

过去5年的除夕夜,都是在公交车上度过

从车家埭村走到通惠路公交站,大约10分钟。当初为了上班方便,马康特地找了这处离车站近,租金又便宜的农民房。房子不大,只能摆下一张床和一张电脑桌,烧菜做饭也全在这屋子里了。用马康的话说:“两个人住,能睡得安稳就足够了。”自从2008年从老家达州市达川区南外镇来到萧山后,他和妻子王静就一直蜗居在此。多年来,夫妻俩早已适应了这样的生活,并把萧山当成了第二故乡。

在萧山公交公司一车队,马康开的K715路是从通惠路公交站发往宁围街道的,途经25个站点,南北来回一趟需要1小时40分钟左右,而他必须时时刻刻绷紧弦,容不得半点马虎和闪失。

每天奔波在同一条线路上,虽有些枯燥,但马康把它视作谋生活、干事业的必经之路。更何况,妻子很愿意与他并肩作战。几年前,王静也曾在公交公司工作,是K733路上的一名乘务员。不过,随着无人售票车的推广,一年多前她失业了,如今在城区一家珠宝店里打工,家庭收入一下子降了不少。

“以前两个人加起来,月收入起码六七千元,现在基本只靠我一个人了,每个月多加几天班,才能撑到5000元。”马康算是车队里最勤奋的驾驶员,为了能多挣点钱,节假日加班他总是最积极主动的,有一次连着两个月都没休息一天。而过去5年的除夕夜,他也都是在公交车上度过的。

对他而言,除夕夜与平日没什么两样。下了晚班回到家,妻子给他热一口冷饭,炒几个小菜,边看春晚边吃饭,就当是过年了。马康说,日子过得是辛苦了点,可是没办法,儿女都在读书,老家还有四位老人。

不能陪伴儿女,令他十分遗憾

今年43岁的马康有一儿一女,18岁的大女儿在老家念高二,人长得漂亮,喜欢艺术,打算今后往播音主持方向发展。不过,这却让马康很发愁:“学艺术实在太费钱,上培训班、买服装、买化妆品,光一个月的生活费就要1000多元。”话虽这么说,每个月的15日,他都会准时给女儿汇钱,“希望以后她真能有出息,我们省吃俭用也值得了。”父女俩平时的交流并不多,偶尔通一次电话,马康只想叮嘱女儿独自出门在外一定要注意安全。

更让马康担心的是13岁的小儿子斌斌(化名)。家里的老人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基本不过问,导致斌斌的学习成绩一直排在班里倒数几名。“马上就要上初中了,男孩子不能再这么放养,成绩一定得提上去。”去年,马康就有个想法,把斌斌接到萧山来上学,一来,城里学校的教育质量相对较好,二来,夫妻俩有空可以看管孩子。最近的半年里,他四处打听儿子能否留在萧山城区上中学。得到的答案都是,目前萧山只有民工子弟小学,外来人员不能就读当地的初中和高中。这令马康十分遗憾。因为他儿子现在已经六年级了,下学期就要升初中,来萧山读书的可能性基本没有了。

为了儿子的学习问题,夫妻俩甚至动过回老家的念头。可马康静下心来一想,在萧山辛苦打拼了6年多,自己已经爱上了公交司机这份职业。“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好好开车、安全把客人送到目的地,就是最大的职责。如果回了老家,一切又都得从头来过。”他只能期望,若干年后也许能在萧山买得起一套小房子,真正在此安家。待儿子将来毕业,也能来这里工作、生活。

在一车队,有许多像马康一样的外地司机,车队王队长对马康的评价却是最高的:“工作认真,态度好,这么多年从来没出过一起安全事故。”对于马康迫切想把儿子接到身边的愿望,王队长也答应,可以帮忙想想办法,尽量替他解决后顾之忧,让马康安心留在萧山工作。

后记

目前,萧山登记在册的四川籍农民工约有6.3万人次。记者调查发现,像马康一样,许多三四十岁的 “中生代”农民工表示,实际上他们已经习惯了城市生活,很想留在这里。但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无法解决,让他们在是去是留的选择上无奈挣扎。

在萧山,农民工子弟根本无法进入本地的公立学校,好不容易能挤进私立学校,但学费高且教学质量没保障。而且按照目前的高考制度,他们的孩子只能回户籍地参加高考。于是,他们只好把孩子送回老家读书,而这又面临着是继续在外打工还是回家与孩子团聚的艰难抉择。

想把孩子留在身边,这不仅仅是马康的心愿,也是许许多多在外务工者的心愿。他们希望,所在的城市都可以更加包容、更加开放,接受他们,也接受他们的孩子。

新闻推荐

夫妻村官创业忙

6月24日,在达州市达川区九岭乡千丘村青花椒基地里,大学生村官夫妻朱烊灶(右二)和胡渝(右一)正在为专合社成员讲解青花椒田管技术要领。今年初,夫妻俩经过反复考察,在相邻的九岭乡千丘村承包了500亩土...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