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伙伴都去哪儿了? 委员建议:扩充优质教育资源,留住生源和师资

达州晚报 2014-02-19 14:43 大字

[摘要]委员建议:扩充优质教育资源,留住生源和师资

昨日,有家长打进本报热线2382258称,开学后,孩子同年级的同学又“消失”了几个,均转学到其他城市了。据了解,这些年,不少家长舍近求远,送子女到成都、重庆等地求学;与此同时,不少优秀教师也流失到外地。

组建“共同发展学区”

对此,市政协委员彭刚做了调查,分析了生源和师资流失的原因,以及给达州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他建议,达州可以探索建立联合办学机制,促进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吸收杭州、成都“名校集团化”运作模式的成功经验,组建优质教育“共同发展学区”。按学校的地理位置、历史传统、发展水平等因素,4至5所学校(含中小学)组成一个“共同发展学区”,通过“要素嫁接”,统一管理、配备、培训师资,统一制定学区教育发展规划,实行学区内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和“捆绑式评价”,重点在中小衔接、资源共享、联合教研等方面有所突破,以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统筹利用、深度整合、相互融通。

实行对外开放办学

彭刚建议,引进国内知名品牌学校来达联合办学,科学确定合作办学模式。采取由政府出资建设学校供合作办学机构租赁办学,也可采取政府向民营企业或合作办学机构提供教育用地并配套商住用地的办法建设学校。同时可委派有培养前途的教师到外地名校挂职教学,开展教学、科研交流。

构建扩张保障机制

彭刚建议,努力扩充优质师资。建立严格的教师准入制度,完善教师资格认定标准,严把入口关;启动教育名师培养工程,培养造就一批名师;采取特殊政策稳定名师队伍,减少名师流失;建立教师、校长合理流动机制。优质学校副职适度超职数配备,经培养可输送其他学校任职,推动优秀办学经验共享。建立教师交流和服务期制度,完善“柔性流动”机制,实行教师队伍全城流动,同城同薪,打破名特优教师的“学校垄断”,形成名特优教师的“名校共享”,推进师资资源配置的均衡化发展。

(本报记者 张黎丽)

新闻推荐

达州市出台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实施意见 提供多套补偿方案 开设绿色审批通道

提供多套补偿方案 开设绿色审批通道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