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昨日,2013年度3位优秀报料人到本报领取了纪念品和300元现金奖励。在和他们的摆谈中,记者了解到其实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大堆的故事,每个人都能讲好几天……

达州晚报 2014-01-24 14:47 大字

“历史最悠久”

——报料人

家住达城“六十一队”的梁海波和晚报市民热线一起共度了5个春秋,他见证了市民热线的成长和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新闻报料人从业余到专业的过程。“我报料的目的,就是要引起政府、家庭和个人对相关问题的重视,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5年前,梁海波与市民热线记者们建立了联系,此后便“密不可分”。梁海波总会在记者们最缺线索的时候拨通2382258,提供最及时的新闻线索。多年下来,他已经能准确掌握新闻线索,成为最成熟的报料人,成了晚报采访中心的“编外记者”。对于热线新闻写过的稿件,梁海波如数家珍,甚至连日期都记得,说到兴处,有时还会帮助记者“记忆”一下稿子的见报日期。

“后来居上”

——报料人

家住达川区南城的陈问泽今年才和记者建立联系,起初是报着试一试的心态。他说:“我经常坐在儿子南大街的门市里,我觉得南大街就是一个小社会,里面发生的很多事情,能折射出人的本性。虽然大多是小事,但反映出的问题却不是小问题。”

他讲了一个前段时间发生的“路面不平事件”,很多小轿车停在人行道上压坏了地砖和道路,导致路面不平,不少老年人经过时摔倒。虽然事情很小,但反响不小。“我最喜欢‘丁山帮办\’,他能帮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陈问泽说。

陈问泽虽然加入报料队伍时间不长,但凭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强烈的新闻意识,使他短短几个月就从几百名报料人中脱颖而出,成为晚报的“优秀报料人”之一。

见报次数最多

——报料人

要说见报次数最多的人,还是来自宣汉的廖春。他不但思维缜密、考虑周全,还经常在事故现场临时充当一下“侦察员”。

有一次,在宣汉到达州的路上,一辆大货车将一辆小轿车撞到了水沟里,但大货车司机认为是小轿车抢道,坚称自己没有责任。廖春在仔细查看了现场后对大货车司机说:“你看,这里是小轿车的刹车痕迹,这是你的车胎印迹,很明显是你的车速过快,把小轿车撞到水沟里去了的。”大货车司机听了廖春的话,仔细查看了一下现场,又看了小轿车司机的证件,这才和小轿车司机达成了赔偿协议。

廖春认为自己平时就是一个喜欢“多管闲事”的人,所以遇到一些有警示作用的事,就更加留意,然后把情况反映给晚报,希望通过本报报道,引起他人注意,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报料人的故事远远不止这些,正是有了这些热心读者的关注和关爱,晚报的编辑记者们在新闻的道路上才会一直执著前行。

(本报记者 向也)

本报表彰优秀报料人

3位“编外记者”各有故事

新闻推荐

书画摄影展品精美 现场惠民情谊浓厚 昨天 达州日报社大院好闹热……

“哇,这字苍劲有力,气势磅礴,不愧出自高手!”昨日,由达州日报社、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达州分公司联合主办的2014新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在达州日报社院内开展。上午一大早,就有不少市民读者赶来观展,并...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