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报道“孝顺”收获感动

达州晚报 2013-12-27 14:51 大字

·本报记者 张燕·

与朋友聚会,一朋友闲聊中无意提到:“达州职业技术学院有一个大学生背着父亲上大学……”凭着记者的新闻敏感性,我及时与达职院联系,在第一时间现场采访了19岁的南充小伙吴孟嵘带着年迈的婆婆爷爷,背着瘫痪的父亲来到达州上大学的励志故事。达州晚报于11月29日率先报道出来后,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

地方媒体、省级媒体纷纷赶到现场采访;人民日报、新浪网、腾迅网等全国多家媒体也相继报道了吴孟嵘的孝顺故事;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相关政府部门纷至沓来为南充小伙捐款捐物……

在对此新闻的连续报道中,我感动每一次的爱心帮助,特别是那些普通市民的爱心帮助,而最让我感动是那些自己身患疾病,没有固定收入却捐助爱心的的小摊贩。12月4日上午一大早,我刚到办公室坐下,40多岁的陈女士就气喘吁吁地来到本报,她告诉我,她被吴孟嵘的孝道深深感动了。于是她带头捐了100元钱,与她同在塔沱卖香蜡纸的其他小贩大家你5元,他30元不等地共捐了535元钱。

“我的家庭也曾十分困难,我一个人拉扯两个女儿长大,女儿考上大学时,团市委还为我们捐助了2000元钱。虽然我现在也没有固定收入,仅靠一个小摊子维持生活,还患有糖尿病,每个月都要花几百元钱的医药费,但与南充小伙比起来日子还是要好很多。现在看到小伙子有困难,我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回报社会,去帮助他人。”陈女士与我拉起了家常。

“太谢谢您了,我一定把您的这份爱心转交给南充小伙。”“哪里,张记者,我们应该谢谢达州晚报,没有你们记者的真实采访报道,我们又怎么知道这个小伙子的故事,我们又怎能去帮助他呢?”陈女士拉着我的手,不停地夸记者,夸达州晚报。把陈女士送到三楼楼梯口,陈女士忽然转过身,伸出大拇指,“张记者,你是好样的!”

听着这短短的5个字,这来自普通老百姓的肯定与表扬,比得到任何奖励都让我开心,让我感动。

新闻推荐

市政务中心 增设并联审批综合窗口

本报讯2013年7月,《达州市投资建设项目和企业设立登记并联审批实施方案》出台实施。从8月1日起,市政务服务中心在大厅内,市本级所有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投资建设项目、企业设立登记全部纳入并联审批...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