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看篆刻展览忘记吃饭 在达竹矿区提起老潘,可谓家喻户晓。但在大家眼里,他也许只是一个在新闻战线上奋斗了四十年的老兵。其实,老潘还是一位痴迷篆刻的发烧友,是一位受

达州晚报 2013-05-21 15:27 大字

[摘要]在达竹矿区提起老潘,可谓家喻户晓。但在大家眼里,他也许只是一个在新闻战线上奋斗了四十年的老兵。其实,老潘还是一位痴迷篆刻的发烧友,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巴山石匠”。

1983年5月的一天,重庆市文化宫举办的大型书画摄影展览活动在南桐矿区巡回展出,数以千计的职工家属把展区挤得水泄不通,艺术作品让围观群众应接不暇。而在所有作品中,最让老潘流连忘返的是篆刻艺术作品。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篆刻作品,种类繁多,还有形态各异的12生肖。更让他喜出望外的是,近一半的篆刻作品与矿区职工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老潘由于沉浸在篆刻艺术中,耽误了回家吃饭,因此被老婆调侃了一番。老婆嘲笑他不是搞篆刻的料,这使得老潘很不服气,当时就下决心要学好篆刻。

之后,老潘便悄悄地溜到书店购买了《书法指南》、《篆刻入门》、《篆字汇》、《适用六体书字典》等书籍,挤时间学习,积累了大量的篆刻理论知识,渐渐萌生了动手的冲动。

花两月工资买石料

在接下来的日子,老潘开始着手准备工具和材料。看过同事的印床后,他自己花了两天时间制作了一个,又找朋友做了几把刻刀,但是石料去哪里找呢?他在矿区附近城镇寻找了半个月,也没有买到篆刻石料。他想向同事打听,又怕同事嘲笑自己,于是老潘只好在与同事闲聊时“套出”买石料的途径。“你这石头看上去很不错,一定很值钱,我们附近一定很难买吧?”“那是当然,我找了许多地方都买不到,只有成都文物馆商店才有卖的。”得知篆刻石料的出处后,老潘真的去了成都,花了两个月的工资,买回了几十方石料。

刚开始操刀篆刻作品时,老潘总是感觉双手僵硬,刻出的线条弯弯曲曲,自己都看不上眼。无奈之下,老潘只好硬着头皮向同事请教。同事令狐克强也是篆刻爱好者,见老潘请教,不但没有笑话老潘,还耐心地给老潘讲解了许多篆刻技巧。这让老潘深受启发,一有空就在台灯下认真学习篆刻,经常练习到晚上12点。有一次,他不小心把锋利的刻刀一下戳向了自己的左手食指,鲜血不停地冒出来,半个多月才痊愈。

篆刻作品上各类报刊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1986年11月5日,老潘的第一组篆刻作品《只生一个好》、《稳定生育政策 控制人口增长》、《优生优育优教》被重庆一报刊发表。处女作见报,这让老潘心里美滋滋的,更增添了他提高篆刻技艺的信心和决心。此后,他完成的反映巴山地区发展变化的一组8枚篆刻作品《巴山人》,不但在达州市1992年书画摄影作品比赛中获得优胜奖,还参加了达州市和矿区书画摄影艺术作品展览,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30年来,老潘已有近千枚篆刻作品相继在各种报刊上发表,这不但是对老潘的肯定,还激励了达竹矿区广大艺术爱好者不断朝着艺术高峰攀登。

“巴山石匠”潘广平

·周承红 周温香 本报记者 汤艳燕·

新闻推荐

购房者争挤“直通车” 本报“周末看房直通车”活动火热报名中

本报讯“你们这里的房源有没有老城区的?”“我想在西外买套房,这次活动有那一带的房源吗?”“有南外的房子吗?”《达州晚报》——“周末看房直通车”活动信息发布后,每日热线电话不断,短短几天时间就有...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