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街头菜摊”便民还是扰民? 市民建议顺势引导

达州晚报 2013-01-10 15:50 大字

[摘要]市民建议顺势引导

“街头菜摊”因是菜农自产自销,新鲜且价格较低,颇受一些市民喜欢;而“街头菜摊”又因占道经营有损城市形象,阻碍一些市民出行,成了有关部门整治取缔对象。那么,是坚决取缔还是顺势引导?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调查。

现象:菜摊摆上大街小巷

在达州中心城区的一些农贸市场外面附近的大街小巷,每到傍晚或下班时间,流动的游击菜农就会把菜摊摆上人行道、小巷口,甚至通川桥上、滨河游园、仙鹤路等地都有他们的身影。有时菜农越聚越多,城管前来整治,便出现“猫捉老鼠”的现象:菜农看到城管就跑,但城管前脚刚走,他们后脚又卷土重来。

为什么菜农不进市场卖菜?在达城北外一农贸市场外人行道上,卖菜多年的张老汉告诉记者,农贸市场位置小且少不说,高价摊位费也让他们两难,菜卖贵点却未赚到钱,而在市场外面卖菜,便宜的菜价自然吸引了很多顾客。

说法:市民对此有褒贬

在通川桥上买菜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她在老城区上班,家在达县南城,通川桥是她每天的必经之路,她买菜几乎不进农贸市场,因为在下班途中都能买到,且价格也比周边大菜场便宜不少,“一般要便宜20%。”南城三里坪某小区的李先生则称,他以前每个周末去菜场买菜,一次要买三四天吃的。现在在小区门口附近就能买到,方便多了。对此,李先生认为这些菜农的存在合情合理,也很必要。

合情合理就不“违规”吗?对于在人行道上、小巷口、小区门口等地附近的卖菜现象,记者随机在达城街头采访了五六位市民,这些市民在接受采访中均给了八个字:“占道经营,影响环境。”其中,市民刘先生坚持保留意见,甚至有所担忧,“有需求,不等于就应该存在!”将公共通道变为菜摊不仅与城市和小区整体的规划格格不入,最重要的是还会人为产生垃圾。

建议:顺势引导 如何

如何更好地倾听居民的诉求、平衡各方需求?除了整改、取缔外,能否有一个两全其美的管理举措?退休教师李先生称,治理菜贩乱设摊一定要堵疏结合,毕竟他们是为市民送菜上门的。流动菜贩占道经营主要是影响市容和部分市民出行。

有市民建言,可以对流动菜摊实行有限制的开禁,这些限制包括地点和时间等要素。市容、交通、商务等部门应加强协调并规划,解决诸如流动菜摊设在哪儿、在哪个时间段设摊等问题。此外,相关部门可以与交管部门研究出一些对市民出行不造成影响的地段,并把在这些地段设摊的流动菜摊阶段性地交由附近农贸市场统一管理,并选择在特定时间内开设,既能方便市民,又不扰民、不影响市容,同时也降了菜价。究竟此法行否?请市民建言献策。本报也将继续关注。 

(本报记者 罗丁山 谢建荣)

新闻推荐

校车违反安全规定 可向4个部门举报

可向4个部门举报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