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达州街头“穿”流不息

达州晚报 2013-01-29 15:46 大字

■镜头一:红灯挡不住行人路

近日,来凤路与大北街十字路口,一些行人无视红灯,三五成群地穿过十字路口,对身后交管员的口哨声置若罔闻。

■镜头二:人行天桥被忽视

朝阳东路,因道路改造还未完工,红绿灯、斑马线未设置好,这里成为横穿马路的重灾区。但达巴路口人行天桥下,乱穿仍屡见不鲜。

老车坝街心花园,不时有行人在车流中左闪右躲横穿马路,距此处不足百米处就有人行横道,而近在咫尺的地下通道也被人忽视。

■多数市民曾乱穿

近日,记者对50名15岁至65岁不等的市民进行了问卷调查,有46位市民表示曾乱穿过马路,仅有4名市民表示不曾乱穿;30人表示赶时间不得已横穿马路或闯红灯,10人表示在所处路段没有斑马线或斑马线太远,6人表示为图方便;32位市民表示横穿公路时小心一点就不会有危险,14人表示有安全隐患。

调查最后,46名市民均表示以后尽量不乱穿马路。

文明“软件”配套无力

■协管淡出人们视线

据城管执法局人员介绍,为整治市容市貌,原城管联合执法支队曾成立了一支专门针对不走人行横道乱穿马路、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的监督小组,处罚乱穿马路等不文明行为。城管执法局成立后,未涉及到这方面的管理任务,监督不文明行为的协管员退出了人们的视线,仅剩下斑马线附近的交通协管员,但交通协管员只能对闯红灯的市民进行提醒,对乱穿马路行为则无能为力。

市民何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少了协管员的监督,缺乏实际的处罚手段,许多人乱穿马路就变得肆无忌惮,一些原本不愿意乱穿的人一着急也就不由自主跟了上去”。

■文明劝导力度小

为建设美丽文明达城,2012年12月13日起,达州千名机关干部职工走上街头进行文明劝导活动。该活动实施1个多月来,达城街头乱穿马路等不文明行为并未减少。这么多人劝导却收效甚微,原因何在?有市民表示,文明劝导员没有执法能力,约束不文明行为没有强硬的处罚手段,起不到震慑作用,文明劝导纯粹流于形式。

■网友看法

“50后愤青”:管理城市,提升形象,靠的是法制和制度,只有在法制约束的公平世界里,全民素质才能整体提高。

“青蓝彼岸”:行人乱穿马路首先破坏的就是交通秩序,更严重的是缺乏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尊重。交通事故一旦发生就是关乎人命的大事情,如果只是为一时便利就乱穿马路,那是对生命最大的不负责任。

“男人的猫”:重新成立协管监督小组,对乱闯马路的行为进行强制处罚,或者让乱穿马路者带上“红袖章”执勤,对他人进行监督。

“天使蓝”:达城某些地方的斑马线设置不合理,硬件设施不合理助推了违规过马路行为,希望相关部门趁着道路改造,让硬件设置更人性化,以彻底杜绝乱穿马路等违规现象。

■记者手记

在整个城市文明体系的建设中,乱穿马路看起来是“小事”,实则关系重大,不仅直接关系到城市的交通秩序和行人的生命安全,其背后还直指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以及市民的个人素质和修养。

当城市的硬件设施达到了宜居、宜行的程度时,仍频频出现乱穿马路等不文明行为,这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一大败笔。要真正建设文明城市,除了完善城市硬件设施,职能部门也应该出台更有力的措施和法律法规,完善监督机制和警力配备,保证发生行人乱穿马路等违规行为时,都有执法人员及时“纠正”与“处罚”,让个人文明提升一小步,城市文明前进一大步。

·本报记者 韩春艳·

“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左右看,要走人行横道线”这是小学教科书上的内容,更是妇孺皆知的交通常识。然而这简单的道理,许多市民执行起来却非常困难。连日来,记者对达城的乱穿现象进行了调查。

回归斑马线究竟有多难

本报记者深入调查探缘由

新闻推荐

达州市优抚医疗巡诊活动正式启动

本报讯近日,由市优抚医院、通川区民政局、罗江镇政府联合主办的在罗江镇。活动现场,民政领导参与了为优抚对象答疑解惑,开展了以“关爱优抚对象,共筑社会和谐,服务优抚对象,促进身心健康”为主题的医...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