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重稻浪下的“水生世界” 开江县推动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下)
□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南观 李斌 蒲建国 任墨藻 李彥达
车行开江县任市镇,冬日轻纱般的薄雾下,广袤的田野不见衰草连天的萧条景象。一块块灌满水的池塘星罗棋布,波光潋滟,田埂上间或竖立着“稻蛙基地”“稻鱼基地”“稻蟹基地”的牌子。水下则是蛙、鱼、虾、蟹、蚌的快活世界,好一派江南水乡的韵致——这里是开江县通过“稻田+”产业新模式打造的省五星级现代化农业园区。
“成渝远方·田城开江”,这句充满诗意的外宣口号,因为有了这个涵盖67个村的现代化农业园区的加持,显得更有底气和气魄。
“梁平坝子开江田,成熟一季管三年。”开江是传统农业县,因田而生,因田而美,因田而兴。作为“万达开”几何中心和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一线阵地的开江县,在唱好“双城记”的国家战略中,因“田”制宜,因势利“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打造“稻田+”产业新模式,蹚出了一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乡村振兴的立体生态种养之路。
农业园区成就“鱼米之乡”
12月7日,记者来到开江县稻渔现代农业园区。冬日的池塘,已没有了夏日稻盛、蛙鸣、鱼跃、蟹行、虾爬的喧闹,水生世界平和而宁静,一片片灰褐色的水草在微风中摇曳,形成一道别样的风景。
近年来,开江县坚持“项目围着产业转,产业立足绿色干”的理念,以现代农业增绿增效为方向,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抓手,整合现代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项目资金10.06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7.2万亩,通过资本入股、作价入股和土地入股等方式,组建园区项目开发公司;延链引进大胃王、百农惠、安徽牧牛湖等企业6家,投资12.3亿元,参与稻渔现代农业园区开发建设。全域规划稻渔产业8个片区11.6万亩,以“二次发包”的方式,招引创客主体入园,联合中化农业MAP技术服务中心,孵化各类创客70余人,带动发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2000余个。
开江县稻渔现代农业园区是达州市唯一的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涵盖讲治、甘棠、任市、长岭、广福5个镇67个村,所辖面积约45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28.9万亩,稻渔综合种养面积7.6万亩,综合产值超26.2亿元,主导产业覆盖率达63%,覆盖人口28万人,园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155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33.2%。昔日耕作方式单一的开江坝子,成为川内声名远播的“鱼米之乡”。
目前,该园区已形成稻渔基地、蟹苗基地和特色水产加工区、粮油物流加工区、豆制品加工区布局,先后获得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等殊荣,目前正在争创国家现代化农业园区。
依托园区的辐射带动功能,开江县擘画新的蓝图:计划总投资25亿元,建设“中国田城”稻渔之窗主题微田园综合体、李家大院“乡愁记忆”省级旅游度假区、田米水乡国家4A级旅游景区、开江粮仓游学区、“川东红源”山地游击体验区,最终建成“成渝远方·田城开江”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
产业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任市镇李家院子,位于园区的核心地带,保留着青瓦板壁、原始古朴的农家风貌。院子旁边,竹林婆娑。竹林之下,是供游客使用整洁的厨房;几栋酱紫色的休闲木楼,安静地伫立于池水之中。
当地村民说,春夏秋季游客不少,吃住游一体,十分方便。特别是城里来的孩子,很喜欢稻浪起伏、蛙声阵阵、流萤点灯、星星眨眼的田园野趣。
因田兴业,因田兴旅,开江找准了乡村振兴的落点。
开江素有“川东粮仓”之美誉,针对传统水稻种植始终走不出增产不增收、增产不增效怪圈的怪象,坚持从改革农业生产方式、调整农产品供给品种、提升农产品供给品质和增加亩产效益入手,从2017年开始打造“稻田+”全产业链,实现质量与效益同步提升。一场稻田经济的绿色革命,一幅现代农业的多彩画卷,正在“川东小平原”上徐徐展开。
张刚是开江县新宁镇人,在外地务工多年。2018年初,他响应开江县委、县政府号召返乡创业,投身特色水产养殖,目前经营的家庭农场面积达200余亩,年产值近200万元。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民国30多年,专业艺术团体在开江唯川剧班社最为活跃,驰名班社相继来开江演出的达17个之多,县内先后办起专业班社13个。它们从...
开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开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