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劳动课”

达州晚报 2021-10-14 09:46 大字

小孙子读小学二年级,学校布置了劳动课:种西瓜。恐怕是防止造假吧,学校要求将劳动场面录像,发给班主任。老师的话如“圣旨”,种西瓜的劳动课小孙子很热心,没有地,就将西瓜种子埋进花盆里,还浇了水。

由小孙子的劳动课不禁想到我们儿时的“劳动课”。

1951年,我在开江县沙坝场通马庙小学读一年级,全班30多个同学,一开学“劳动课”似乎就很繁重。家里孩子多的,哥哥姐姐首当其冲的“劳动”是带弟弟妹妹。

那时山里人的观念是“一个猪儿是养,一槽子猪儿也是养”,追求孩子的数量,不注重孩子的质量。一般家庭都不是生一个,而是生一群。生四五个很普遍,生七八个的也不少。儿多父母苦,对孩子根本照顾不过来,带弟弟妹妹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哥哥姐姐的身上,我们那个班至少有一半的同学上学时都背着弟弟妹妹,有的还要背一个,牵一个。

小学生本身还是孩子,他们带着更小的孩子,教室里也就分外地热闹,一幕幕轻喜剧也就不停地上演。

“饿!饿!”有的弟弟妹妹饿了,就在教室里扯开嗓子嚎叫。

“快抱到教室外去哄。哄得不哭了再抱进来。”班主任老师张德煜见孩子哭闹不停,皱着眉头吩咐。

吼“饿”的孩子被抱到教室外,叫得更响亮。

“老师。我妹妹要屙尿。”那边同学刚把吼“饿”的弟弟妹妹抱出教室,这边的同学又喊开了。

“快抱到外面去。快点!快点!别屙在教室。”张老师又指着教室的门对喊妹妹要“屙尿”的同学说。要是所有孩子都把尿屙在教室里,一天就是几十泡尿,那教室岂不要被尿水泡成稀泥塘,还怎么上课?

那个同学就马上抱着妹妹到教室外去提尿。

“老师,糟了!糟了!我弟弟屙了屎!”那个说妹妹要屙尿的同学才抱着妹妹冲出教室,另一个同学又在教室的另一头呼喊起来。

如果那堂课遇上几个学生的妹妹撒尿,几个学生的弟弟屙屎,学生进进出出,老师跑上跑下,那堂课也就没法上了。有的学生见弟弟或妹妹没打招呼撒了尿屙了屎,就用高压手段镇压——挥起巴掌对着小屁股蛋啪啪就是两巴掌,越打弟弟妹妹嚎哭的声音越高,弄得教室里哭的哭,喊的喊,热闹非凡。学校不是幼儿园,却成了幼儿园,老师不是保姆,却活像保姆。

好在那时农村小学的学生带着弟弟妹妹上学很普遍,大家也就见怪不怪了。自从把计划生育上升到国策的位置,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后,农村小学再也没有这样的喜剧上演了。也许过不了多少年,当背过弟弟妹妹上过学的亲历者去世后,中国这块土地上就再也没有人知道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初的乡村小学,曾留下过哥哥姐姐带弟弟妹妹上学的特殊历史,教室里那种哭的哭叫的叫的热闹场面,恐怕连小说和影视作品中都很难欣赏到。

我从来没有背着弟弟妹妹上学,因为我没有弟弟妹妹,我的“劳动课”是天天早晨上山捡狗屎牛粪。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那时没有化肥,种庄稼蔬菜用的全是农家肥,狗屎牛屎显得特别金贵。山上的狗屎牛屎是无主产品,谁捡谁得,那时谁家地里的苞谷杆子粗,背的“娃娃”大,证明谁家的狗屎牛粪捡得多。所以,每当天一亮,只要没下大雨,就有人提着撮箕到坡上捡牛粪狗屎。农民下地时发现了牛粪狗屎,肯定要用锄头铲起弄到自家地里,还有些人赶场回家时在路上发现了牛粪,没有地方装,不捡又觉得太可惜,怕回家拿撮箕牛粪被别人捡了去,干脆就用衣襟将牛粪篼起带回家——衣服脏了可以洗,牛粪不捡就没了。上山放牛更得提着撮箕,以备牛随时屙粪随时捡,免得肥水落入外人田。有的人甚至走亲戚都提着狗屎撮箕。只是觉得这样进亲戚的门太不雅观,就把狗屎撮箕放在离亲戚家不远的地边,拍拍身上的灰尘才进亲戚的家。那时提着狗屎撮箕出门是勤俭持家的表现,自己不觉得丢人,也不怕身上散发出狗屎臭,别人更不会嘲笑,反而受到尊敬。天一亮就出门捡牛粪狗屎算得上山区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捡牛粪狗屎是男孩的事,女孩很少捡。我从小就懂事,很体贴爹爹和娘娘维持一家人生活的艰辛,不吃闲饭,所以,从提得动撮箕那天起,早晨就提着个撮箕,开始捡牛粪狗屎。上学读书后,上山捡狗屎的任务也没有减免,起床后二话不说,自觉地提起撮箕就上了山。那时“通讯基本靠吼,防盗基本靠狗”,几乎家家都养着狗。狗好动不好静,白天晚上到处跑,狗多狗屎就多,只要我提着撮箕上山,差不多次次都有所斩获。捡狗屎没有什么诀窍,就是不能眼睛望着天上,得眼睛向下,死死地盯着田间地头,发现了一坨狗屎,简直如获至宝,比发现一堆金子还兴奋,几步奔过去,用狗屎刮刮把狗屎刮进狗屎撮箕。如果哪天运气好,捡到几坨牛屎,把狗屎撮箕装得满满的,那就发财了,爹爹看见,紧绷着的脸笑成一朵花。牛粪狗屎捡得多,地里的粮食就收得多,地里的粮食收多了,就是帮助家里减轻负担。我提着狗屎撮箕回家时见爹爹笑,我也跟着笑,那是劳动的喜悦。

现在孩子们的“劳动课”与我们儿时的“劳动课”当然不是一码事。但让长在“蜜罐”里的孩子们从小养成劳动的观念,起码知道吃西瓜得从将西瓜籽埋进地里开始,多少懂得一点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是一件好事。

□刘秀品

新闻推荐

民生渔业:虾蟹产业实现大致富

开江县素有“巴山小平原川东小天府”之美誉,山清水秀、田肥土美,养殖出的大闸蟹、小龙虾肉质鲜美,生态健康。位于开江县任市...

开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开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