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江拔贡纪略

达州晚报 2019-12-25 12:10 大字

□武礼建

何谓拔贡?

今人不知拔贡的要义,对誉为拔贡的人充满好奇。

百度搜索,拔贡是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清朝制度,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中改为逢酉一选,也就是十二年考一次,优选者以小京官用,次选以教谕用。每府学二名,州、县学各一名,由各省学政从生员中考选,保送入京,作为拔贡。

每十二年选一次,各县考选一名,足见成为拔贡实乃出类拔萃,凤毛麟角!

开江县清代两位生员中拔贡,光绪二十三年(1897),普安贺德全应丁酉拔萃科试,选为拔贡;宣统元年(1909),普安王月秋应己酉拔萃科试,选为拔贡。世人称二人为贺拔贡和王拔贡。开江有文字记载的仅此两拔贡,其优秀日月可鉴,而且贺拔贡中选8年后,中华废科举,贺拔贡理应成为开江科举的送终人,结果却因新的选拔人才的办法未出,又叫王月秋捞到中选的机会,成为开江科举的掘墓人。

贺德全出生在开江县普安镇罗家院村贺家包。宝泉塔下,十里平川,人烟稠密,大门小户,重视教育,所以人才辈出。贺家院近青山,家藏黄卷。开江文庙(解放后拆文庙建县委大礼堂)的先贤祠里有贺父的牌位,牌位上写的是“孝廉方正”四字。受敬重耕读、尊师硕德的家风熏染,少年贺德全幼承家学,勤学慎思,十三岁应乡试为县学禀膳生(中秀才)。时隔四年,又应丁酉拔萃科试中拔贡,授教谕,并在县学授课,同时在普安镇教私塾。

贺拔贡思想比较开明,夫人亦是贤淑明理之人,自己迫于时代的局限性裹了小脚,却不让女儿缠小脚。贺拔贡虽为封建传人,却因科举废,新风吹,吸收新知,思想新潮,力主把儿女们送进了为封建势力所不容的新式学堂求学。贺拔贡的二儿子贺厚忠毕业于云南讲武堂,与朱德既是同学,又是好友,后任滇军第3混成旅(旅长朱德)团长,1925年病逝于合川。女儿贺治华出国留洋,与朱德同学并结婚,归国后成为中共妇女委员会的“八姐妹”之一。贺治华的妹妹贺敬挥毕业于上海南方大学社会科学系,系中共早期党员,在上海从事妇女解放工作。贺治华竟因从小娇养而养成追慕浮华的劣性,走上叛变革命的不归之路,让拔贡父亲脸上蒙羞,成为终身遗恨。

无巧不成书,最后的拔贡王月秋也出自普安镇十字街。

出生在书香之家“文元堂书铺”的王月秋,着实了得!三岁便开始读书、写字,虽是胡乱写画,也见得幼稚心灵的聪慧。王老板对儿子的行动,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五岁便在父亲教导下开始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文字。七岁父亲就为他择师求学,送他就读于宿儒顾凤楼先生门下,学习墨义策论。

光绪三十年(1904),王月秋应童子试,竟以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为秀才,入县学。他博览广阅,先后通读了经史子集等十部中华传统经典著作,潜心钻研了诗、书、易、礼、春秋等书籍。他牢记顾先生的教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任何一部书必求其“破”,因此对一些难解的字句、章节,他必须读懂读透,从不一知半解,马虎了事。经过三年废寝忘食的刻苦研读,王月秋已是满腹经纶,学识渊博。当时科举已废,新的选拔人才的方略未出,清廷为解生员贡生积压之难,决定己酉年(1909)举办最后一次拔萃科试。王月秋自然不会放过这一次大好机会,临考的前两天,王行俊和王月秋父子就徒步赶往绥定府,父亲送儿子进考棚应试。王月秋从考棚出来,一脸喜色,父亲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半月后,绥定府遣人送喜报到达普安场。王家书铺门前一阵喜庆的鞭炮声后,送喜报人高声念道:“新宁县普安场王月秋,以优异的成绩考中己酉科拔贡,特此贺喜!”王家一遍欢腾,整个十字街都欢腾起来。消息传出,全县欢腾。按照新宁民俗,两天后,在县城文庙举行“游泮”庆典。

这一天,风和日丽。王月秋穿着一新,头戴的瓜皮帽上多了一颗红色玛瑙,一段红绸斜挂在肩头,胸前戴一朵红绸大花,意气风发地骑在马背上。马头扎着一朵大红绸花,马头左右的父亲王行俊和恩师顾凤楼各牵住一根马绳,数百亲友簇拥在四周。锣鼓、唢呐和鞭炮队列在人群前开路,浩浩荡荡地从普安场十字街起程,径直向县城进发。庆典隆重而热烈。坐在高头大马上的王月秋,绕泮池游三周,锣鼓鞭炮声声,四周看客掌声雷动。而后父亲和恩师又送月秋登泮桥,进大殿,祭拜孔圣人。庆典到傍晚才结束。自此,王拔贡的名声响遍了开江城乡。

开江的古代六进士,近代两拔贡,为这个文化县增了光添了彩。

新闻推荐

开江县政协 建言精细化城市管理

(杨倩)11月21日,开江县政协组织委员与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等相关单位,围绕城市管理工作面对面进行协商,针对进一步深化城市精细化...

开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开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