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江筑巢引凤助推“川渔振兴”

达州日报 2019-11-27 09:26 大字

近年来,开江县深入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因地制宜抓发展、科学论证谋新路、优化服务引主业,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开发、产业化经营为特征的稻渔综合种养的新模式和新技术,推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形成“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助推“川渔振兴”打造出“开江样本”。

筑巢引凤强政策

为寻找最适宜开江发展的水产养殖业,开江县委、县政府领导两次带队到安徽马鞍山当涂县考察水产养殖,多次邀请北大、浙大、复旦、川大等高校的专家前来开江问诊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通过多方论证和考察,选择了非常适合在开江养殖的大闸蟹和小龙虾。

找到了适合的产业,开江县开始思考如何做大做强。该县坚持“基建跟着产业走”的发展理念,出台系列政策和措施,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以“以奖代补”、原电价出卖、补偿土地流转费用、创建品牌、“一条龙”服务等优惠政策和良好服务环境招商服商,开江县成功引进国内著名水产公司——安徽省马鞍山牧牛湖水产品有限公司,成立了开江民生渔业有限责任公司。同时,结合县情注重全域规划推进,在全县布局8个基地,每个基地配套建冷库、低温分检车间、冷链运输车、仓储及管理用房等,为全县大闸蟹、小龙虾产业提供配套服务。

目前,全县已投入资金2.5亿元,发展基地面积2.5万余亩。其中,197个村集体托管发展4000亩,58个村集体经济自主或飞地发展11000亩,基本实现了省道和县道沿线的水产养殖纵横贯通。

培育龙头响品牌

开江县始终坚持生态、绿色养殖理念,采用“种草、投螺、稀放、配养、足饵”等先进技术,生产生态绿色有机高端水产品,使“以虾养水、以水养虾”的可持续渔业生产方式成为现实,全县养殖基地水域均达到Ⅱ类水质,“开江大闸蟹”“开江小龙虾”“宝石湖”水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顺利申报,产出的“开江小龙虾”“开江大闸蟹”品质受到社会好评。

为更好畅通销售渠道,开江县成功举办“开江县特色水产品鉴会”“开江县特色水产‘小龙虾·大闸蟹’产业新闻发布会暨销售代理商签约仪式”等系列活动,分别在成都、重庆建成了开江水产品批发销售点,签订各级代理商33家,仅2018年便实现销售收入2000余万元,其中,开江民生渔业公司先后被评为达州市优秀民营企业、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为了打造独具特色的地方美食品牌——开江手抓虾,开江县引进四川一鼎餐饮和阳光田园文化旅游公司,打造龙虾品牌食品。目前,已建成重庆、成都、开江旗舰店3家,并与西南大学食品学院实现了无缝对接,分别在成都、重庆开设“中央厨房”餐饮配送实体,将开江水产从田间搬到餐桌,进一步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同时,为加快推进水产品深加工步伐,计划2022年前建成年产2000吨的水产品加工厂和年产近5万吨的饲料加工厂各1座。

示范带动助增收

2018年,开江县大闸蟹、小龙虾特色生态养殖共带动发展产业工人1000余人,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同时,县委、县政府为彻底帮助特困户增收脱贫,将智障、失去劳动能力、大病返贫的三类家庭人员列入帮扶对象,将土地流转面积5%的利润对以上人员分红,2018年实现人均分红1000元左右。

为有效解决全县农民不懂养殖技术无法就业的难题,县水产站对全县养殖主体、养殖户进行养殖技能培训,合计培训260余人次。2019年,该县财政整合培训项目资金,委托民生渔业公司实地培训大闸蟹、小龙虾产业核心技术骨干70人。

按照统一种苗供应、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统一生产技术标准、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的“五统一”原则,开江县带动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水产养殖1.1万余亩。针对没有发展养殖条件的村,采用资金托管公司支付固定收益的模式,涉及全县51个贫困村,146个非贫困村,按年收益率13%固定分红。2019年全县各村集体经济组织应获得收益306万元,预计2019年底村均分红2万元左右。

□胡仁见 罗登攀 本报记者 曹芮铭

新闻推荐

开江县启动“巴渠清风”巡展

本报讯近日,开江县启动2019年“巴渠清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巡展,一幅幅反映反腐倡廉成就的图片,一个个反腐倡廉制...

开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开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