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剿四川是是非非湖广人填四川前前后后
第十章 人口剧增 经济复苏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玄烨再下导垦诏书,声言:“朕承先帝遗诏,称制中国,自愧无能,守成自惕。今率四海同风,人荒底定,贡赋维周,适朕愿也。独恸西蜀一隅,自献贼蹂躏以来,土地未辟,四野未治,荒芜有年,贡赋维艰。虽征毫末,不能供在位之费,尚起江南、江西助解应用。朕甚悯焉。今有温、卢二卿,具奉呈言:湖广民有毂击肩摩之凤,地有一粟难加之势。今特下诏,仰户部饬行川省、湖广等处文武官员知悉,招民徙蜀。凡有开垦百姓,任从通往,毋得关隘阻扰,俟六年外奉旨起科。凡在彼官员,招民有功,另行嘉奖”。
此诏一出,湖广等省的各级官员,及时贯彻诏书旨意,广泛动员民人入川垦殖,由以往导民自发入川,变为实行政府动员自发填川与下达移民指标、政府组织护送入川并行办法,以强制性的组织护送为主,这就是史籍上的“奉旨填川”之说,也是移民高潮的开端。
清朝初年,四川政区建置约有九府九州三卫,其后又有调整演变。朱老汉是井底之蛙,孤陋寡闻,所掌握的资料毕竟是若干万分之一,实在没有本事把全省移民分布情况、迁徙过程、创业兴家说个子丑寅卯,只能借助个别学者的成果说个大概。
达川区退休干部王和洲先生,大树镇人,上世纪90年代退休之后,组织一套班子,撰写与主编了几部方志和多种地情资料。特别是花费4年精力主编了《九龙湖姓氏文化》,他搜集了九龙湖流域的今大树镇、万家镇、南岳镇、黄都乡、黄庭乡境内320个家族、12万多人口的源流资料,把“湖广填四川”一事勾勒了一个梗概。
该书统计标明,这320个家族,绝大多数是填川来的。其中今湖南省(即原楚南)籍234个,占73%,今湖北省籍33个,占10.3,其他省籍21个,占6.6%,未知省籍30个,占9.4%。从入川年限看,明朝入川的11个家族(即民间所称的“古老户、土著户、古老虎”)占3.4%,康熙年间入川的223个家族,占70.2%,雍正、乾隆年间入川22个家族,占6.9%,未知入川时间37个家族,占11.7%。由此看来,该区域居民祖籍基本上是湖南人,其次是湖北人,而且多数是“奉旨填川”的家族。
从个别谱牒上看来,湖广及其他省在移民大潮中有少数人自发移川,如大树镇光辉村周姓先祖周时选,在当地是位有相当声望的武职官员,自愿报名填川,当地政府为他开欢送会,他坐着轿子,带着全家40余人填川。后人为敬重这段光荣历史,至今每年清明祭祖不挂清明吊(又叫“坟飘”),而是将一个大纸球在上,四个小纸球在下的彩吊插在坟头,表示其先祖是穿着官服,戴着花翎来的。
但是,像周时选这样的填川户毕竟是极个别的。据调查统计,九龙湖片区清初自愿填川的只有几户。
康熙三十四年始,湖广地方官员大力动员民人入川垦殖。可是民间受“金窝银窝不如我家的狗窝,这好那好不如我的家乡好”传统习俗的影响,普遍存在祖家难舍,故土难离,不愿远离前辈的祖茔,不愿远离瓜葛相连、患难相顾的三亲六故,即是穷一点、苦一点也愿守护祖业,所以多数人持观望态度。地方政府担心完成不成入川指标,便制订土政策,诸如三兄弟必走其一,五兄弟必走其二等办法强制入川。个别家庭考虑到守业祭祖、赡养老人和眷佑病弱、经营生意等实在丢不下,则采取先走一部分人,待年老者病故居丧三年之后再入川。甚至有极个别有钱人花钱买人入川。
经过一段时间的动员、登记、编组。凡决定填川的人即处理家财、辞亲别友之后,当地政府派官员带上兵卒分批护送入川,美其名曰“拥送”,到了四川边界也有官兵来“迎押”。
不少移民十步一转身,亲友相送,四目涔涔;百步一回头,挥手告别,两情依依;跨启沉重的脚步,怀着迷茫的心情,遥望关山重重,家园何在?仰视白云苍苍,归宿何倚!祈鸿雁往返传书,心境互通,冀驿使辗转投笺,川楚眷顾……由楚入蜀,行程数千里,移民拖儿带女,跋山涉水,餐风饮露,千般辛苦,万种怆恻。护送的人担心移民在途中逃跑或掉队走失,分组每户将每个移民的双手用绳索连住,途中要解大便小便,叫领队解开绳索,解便之后再回到行列之中。走的时间久了,只要移民说声“解手”,拥送的官兵自然明白要干什么了。历经多年演绎,“解手”就成解便的代名词。所以,至今不少填川移民把解便仍然叫“解手”。其实,解手本是“解溲”,是屙尿。但是,几百年来四川人都这样说,也许不是空穴来风,定然有个出处。
移民填川旅途不是一帆风顺。从楚南、麻城到四川达州,不下2000多华里,四面八方成百上千的人上路,拉拉拉扯,一天最快只能走四五十华里,遇上下雪下雨和发生意外,那就遥遥无期了。据《九龙湖姓氏文化》记载:今达川区黄庭乡通花村四组蒋家沟蒋姓先祖蒋治奇从楚南入川,历时两个多月才走到今重庆市万州区,由于移民众多,横渡宽阔的长江全靠古老木船,众人争坐渡船,造成翻船事故,淹死十多人,幸存者六神无主,各奔生路,亲友失散,蒋治奇带着妻、子到新宁县(今开江县)暂时栖身。其后东访西问,得知同路入川的亲友落业于今达川区黄庭乡,于是移居黄庭乡蒋家沟,会友认亲,兴家创业,现已繁衍后代160多人。
还有,大树镇九龙村李家槽李姓先祖李文通,原籍今湖南省临澧县。奉旨携妻黄氏及四个儿子填川,走至中途文通病故,就地安葬之后,黄氏及其子饮泪入川,艰辛创业。今大树镇建军村唐家河唐姓先祖唐一义,本今湖南省零陵县高岭人,于康熙五十六年奉旨填川。唐一义行至中途病故,其家人就地安葬之后含悲继续前行。黄庭乡群丰村刘姓先祖刘大科偕妻李氏填川,行至四川云阳李氏病故,其媳唐氏又临分娩,迫使其全家人在云阳逗留年余。其后,继续西进落业于今址,后裔分布于今双石村、石锣村等地。
填川户落业兴家的处境、苦乐不尽相同。“人往高处走,永向低处流”。不少姓氏入川之初找个地盘暂时栖身。今达川区麻柳镇廖娃四支人于清初填川之后东迁西移,始得择地于麻柳场落业入籍。麻柳场、大树坝、亭子铺等地算是达州腹心宝地,不少姓氏当然乐意在这些坝区垦殖。他们在坝区“插签为标”或“挽草为记”,土块就属已有,任意开垦。政府不仅提供部分种子,还供给一定时期的口粮(少量耕牛和种子由陕西省运来)。虽说白手兴家,生活艰苦,见有大片田地“永准为业”,收获归已,不交地租,暂时不交赋税。政府还鼓励填川户子弟入塾读书,参加当地的县州举行的考举考试,步入仕途,坚定了填川户“生”的信念,比入川时在途中的想象好得多。于是放开手脚垦地为田,因河为堰,筑园植桑,择地建房,四五十年后,麻柳、大树、亭子铺坝子里“高廪相望”“谷牧遍野”。填川户虽说不上财丁两旺,总之衣食不愁。
丁口繁衍,涉及青年男女婚姻大事,势必“结丝罗”“偕秦晋”“通二姓之好”,男婚女嫁,缔结姻亲关系,瓜葛相连。
还有,人口一天一天地多起来,生产工具更新备置,衣食住行用、油盐酱醋茶的余缺调剂就派生市场交易,据各县志记载,不少场镇集市都是清乾隆、嘉庆年间兴建起来的。
衣食足,礼仪兴,亲联亲,家乡人。年节、生日、婚丧酒宴,自然有约会,借以联络感情,交流信息,互称“老乡”。初入川之时“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而今“老乡见老乡,脸上泛霞光”。某些族中个别有识之士,想在春节之后清明节之前回老家拜祖探亲,这个愿望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与资助,成为传递信息的使者,消除了嗣后填川者的顾虑,为雍正和乾隆初年的自发移民填川创造了条件。再也不需要官兵“拥送”和“迎押”。
经过百年的移民开发,四川经济逐渐恢复并得以高速度发展,人口急剧增多。但无确实数字。部分资料说,清顺治末年,四川约有50万人。四川省社会科院出版社出版的《四川简史》(1986年12月版)183页载:“……人口不断增多,康照六十一年(1722)增至五十七万户,二百八十五万口(人口——下同一笔者),乾隆三十一年(1766)增至二百九十五万余口(“口”可能是户),到嘉庆二十五年(1820),滋生人丁达二千八百多万口,四川人口空前增多(该《简史》表述不严谨:一无基数,二是“户”“口”“人丁”概念模糊——笔者)。
该《简史》同页又载:四川耕地面积也迅速扩大,顺治十八年(1661),四川垦出田土一万一千八百多顷,到雍正六年(1728),扩大到三万多顷(这也是估计数字,据不少旧县志记载,雍正七年,各县才“清查承粮花户”“报亩定籍”。况且,丈量田地是一个相当浩繁的工作。从1953年起,我曾多次参与测量田土工作,冒味地说,就是用现代先进的航测手段,也难以把四川山区丘陵峡沟地带的斜坡陡地测得准确。
另据《四川古代史稿》451页载:“从全省来看乾隆十四年(1749)人丁2506000人,五十六年(1791)9489000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26259000人,道光二十年(1840)38338000人。统计数字显示了三个时间段落,第一段从乾隆十四年至五十六年,共计四十年中,人口增加了大约3.5倍;第二段为期30年,人口增加接近2倍;第三段30年,增长不到0.5倍……乾隆三十一年,全省耕地46007126亩,人平耕地面积可达15亩左右,然而到了嘉庆末年却下降为2亩左右。四川境内土旷人稀的历史已经结束”(这个数字也可能是“人”与“丁”的相较)。
最近20多年,我时常关注达州及相邻各县的人口数,只见1989年版《开江县志》记有:明崇祯十二年(1639)本县在册实籍1018户,10962人(男7408人,女3554人),康熙七年(1730),历经兵燹,仅存18姓,雍正八年(1730),本县在册实籍5626户,28100人,实行计口售盐。
另据《九龙湖姓氏文化》17页载:九龙湖片区,清初至乾隆七年(1742),人口由低谷的约500人增加到约1.6万人。
达州移民还有一个特点,清嘉庆元年(1796)达州爆发白莲教“倡乱”,至嘉庆七年达州初定,人口约有减少。但是,清政府在达州设粮台,成为平乱的指挥中心,一些外省人尤其长江中下游的人来达州做“火线生意”。直隶达州升府,城镇面积扩大,各省避难、游宦、游猎、游学、勘舆游方、掌教和经商入籍者不乏其人。至清朝末年,达县麻柳坝子里已形成“曹三千,廖八百,向家蛮子惹不得的‘局面’”。
(全文完)
新闻推荐
朗诵比赛现场。本报讯(特约通讯员何努文/图)“当五大洋倾听东方声音的时候,我骄傲,我是中国人!”6月28日,开江县举行了庆祝...
开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开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