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开江:“两棵树”长出致富果

四川经济日报 2017-06-29 02:10 大字

□ 何努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李洋 王晓英

“山下万亩莲花世界,山上万亩橄榄庄园,来我们村休闲观光的游客越来越多了。”连日来,达州市开江县永兴镇门坎坡村村民吴宏章忙得不亦乐乎,他开办的“橄榄人家”农家乐最近生意特别红火,今年以来,他的农家乐已接待游客近万人次。

在国家扶贫开发和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机遇下,开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得以激活,凭借特色林产业的发展,当地百姓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开江县坐落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属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有着“七山微水三分田”之称,是以林业为屏障的农业县,素有“中国油橄榄之乡”和“中国西部银杏之乡”之美誉。

在依靠产业助推脱贫的实践中,开江县既尊重自然规律又尊重市场规律的,着力避免盲目的同质化发展。该县依托橄榄油产业集群、银杏实业、宝源白鹅、雪峰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一批产业龙头项目,大力实施“221工程”(两棵树——油橄榄、银杏,两只禽——开江麻鸭、白鹅,一篮菜——绿色果蔬),积极开发农产品,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从做大支柱产业、做强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入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构建了多元主导、多极支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特别是在重点发展橄榄、银杏“两棵树”过程中,通过政府引导,以基地建设为支撑、产业升级为抓手、品牌提升为引领,科学试种,精心选育,发掘出了独具特色的林业资源。

开江的“两棵树”产业实现了生产总量稳步增长,深加工增值增效。并在发展产业过程中,创新和总结出多个具有开江特色的产业致富经验。如今,这两条集产业、生态、观光于一体的产业链,在不断壮大开江县域经济实力的同时,也成为产业致富兴县的样板示范。

规划——

着眼长远 统筹兼顾

大手笔绘就“金山银山”大蓝图

开江山清水秀,气候温和,林茂粮丰,适合林业发展,且具悠久的林木种植历史。

据考证,在清道光年间(1835年),开江就开始了银杏种植,境内古银杏树至今尚存近百株。上世纪90年代初,开江先后两次从广西植物研究所引进良种嫁接苗开始大规模定植。油橄榄的种植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曾从阿尔巴尼亚带回油橄榄种子,分别赠送给了甘肃陇南和四川开江等地方试种。经过多年培育,开江的油橄榄种植有了很大的发展。

开江县属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如何有效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青山。

“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富民,走绿色脱贫之路,是开江的必然选择。”开江县委书记罗建说,“只有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优势决定了种植“两棵树”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2011年,开江县第十二次党代会响亮提出,要打造中国油橄榄之乡和中国西部银杏之乡,把“两棵树”打造成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骨干产业,把以油橄榄、银杏为主的林业产业列入农业化“双十亿工程”之一,作为县域农村经济的骨干支柱产业。

按照“产村相融”要求,开江加快新村产业培育发展,实现建设一片新村、发展一片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让农民既能住得好,又能收入高,还能致富奔小康。

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生产条件,开江县成立了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一家一户地种植油橄榄和银杏。不仅是散户广泛加入,当地的龙头企业也成为“两棵树”产业的有力推动者。

在农民和企业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开江县编制产业规划,确保到今年底建成10万亩精品化现代银杏产业园、10万亩现代油橄榄产业园、中国油橄榄博览园和油橄榄国家级林业产业示范园。

通过扩大规模种植、技术强力支撑、产业基地平台建设,开江“两棵树”种植的人数、面积、产量、产值均逐年攀升。

目前,开江已建成大型油橄榄基地3个、林场14个、苗圃100亩,品比试验园10个,培育油橄榄品种120个,是我国现存品种最多、品质最好的油橄榄品种资源库。成功创建为四川省银杏产业基地县、四川银杏之乡、国家珍稀树种培育县和四川省油橄榄基地县、中国油橄榄之乡。

“绿色减贫”理念,正在开江县变为现实。

造血——

以绿富民 追求卓越

高质量建好“绿色银行”致富路

青青绿荫下,涌动万亩金。

“这可是我们家的‘摇钱树\’,我必须精心呵护它。”6月20日,开江县新太乡龙形山村村民吴显坤在银杏种植基地向记者介绍说,去年仅采叶园的收入就达到20万元,加之出售银杏苗、银杏果的收入,产值近200万元,今年他将银杏树的种植扩大到了近500亩。看着长势喜人的银杏苗,吴显坤笑了。

吴显坤眼中的“摇钱树”,不仅仅在于银杏果的食用价值。

银杏叶深加工后可以生产保健美容产品,其黄酮素更是具有宝贵的药用价值。

四川银杏实业公司作为市级龙头企业,已先后开发出“杏康牌”银杏茶和“蔻洛苪”系列护肤面膜产品。

“我们按照‘特色化发展、专业化推动、产业链集聚\’思路,把发展绿色健康产品产业作为推进林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以基地建设为支撑、以品牌打造为引领、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不断创新林业发展新模式。只有自身具备深加工的能力,才能源源不断地吸引更多外来投资企业。”开江县委副书记、县长周建平说。目前,开江正引入有实力的专业加工厂,深挖银杏的最大价值。

今年4月,罗建带队前往深圳海王集团考察银杏深加工项目,因开江不断发展壮大的银杏产业为海王制药提供黄酮素资源,双方正加强沟通对接,牵手合作银杏叶在制药深加工方面的项目。

同时,重庆巨轮医药业也在与开江洽谈相关合作事宜。

据介绍,开江的银杏产量将达到300吨,年产值将超过30亿元。

银杏深加工燃起了百姓致富希望,油橄榄深加工更是增添了致富信心。

记者走进四川天源油橄榄公司,琳琅满目的“一油两酒”系列产品让人赞不绝口。据了解,该公司开发的“绿升牌”初榨特级橄榄油成功创建为中国驰名商标,其开发的橄榄酒也成为了四川名牌。

该公司负责人何世勤介绍,开江橄榄油目前已达到年产500吨能力,橄榄酒已达到年产2万吨。

如今,公司正投入1亿技改资金,建设1000吨橄榄叶有效成分提取厂,目的就是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他们已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成套设备,与四川大学合作开发“oleuropein橄榄苦甙”,其晶体纯度达98%,该项技术获得了“四川省科技重点项目创新奖”。

同时,公司正进行扩能提升,新建年加工2万吨橄榄酒的健字号酒厂和全国油橄榄交易中心。

筑梦——

创新机制 科学引领

常态化推动“两树富民”大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只有坚持把培育‘造血\’功能作为扶贫攻坚的根本所在,才能从根本上‘拔穷根\’,也只有呵护生态,以绿富民,才能为开江百姓建好‘绿色银行\’。”开江县委副书记袁勇说。

在推动“两棵树”产业的健康发展过程中,开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首先,从生产组织上,开江依靠基层群众,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

开江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宇科说:“村企间在脱贫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具有一定共性,应从全局和顶层设计层面思考和解决问题,关键在党建引领、利益联结。”

开江成立了多个联合党委,统一带领村民发展生产,协调生产中遇到的矛盾和纠纷,从组织上确保了“两棵树”产业基地能够建起来。

采取“1+N”模式,推动龙头企业、林业学会、银杏协会与贫困村建立联合党委,充分发挥龙头企业、技术协会的技术、信息和市场优势,大力推广“1+4”产业扶贫模式,即:建好一个产业基地,农民可获得土地租金、生产管护、果叶收益和林下种养四份收入。在生产管理机制上,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行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

为鼓励农户扩大种植面积,减少企业土地租金负担,鼓励企业免费向农户提供种苗,在核心示范区发展家庭农场,推行50-70亩的适度规模经营。

有了“关键力量”,还得有雄厚的经济支撑。

开江县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县财政每年均设立了2000万专项资金,扶持油橄榄、银杏产业发展。今年已整合各类资金7500余万元支持油橄榄、银杏产业发展,利用产业扶贫信贷基金,发放贷款9300万元,安排1.5万余亩林业项目定向投放到37个贫困村,对参与特色林业产业的贫困户,给予连续3年的财政贴息贷款,有效解决了产业资金短缺的现实问题。

同时,将财政投入到农业产业化中的资金,作为股权量化到投放资金区域的贫困户上,不但支持贫困户搞产业,还让贫困户得到实际的分红收益,最终助力贫困户的脱贫致富。

据了解,开江在51个贫困村中,均分别设立了30万元的产业扶持基金,大力支持贫困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种养业、农村电商、农旅结合等业态。对贫困户提供无息借款,对集体经济组织遵循保值增值的原则,通过使用产业扶持基金发展产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在贫困户申请产业扶持基金过程中,对不适合发展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或村集体经济组织,还可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立卡贫困户或村集体经济组织”模式,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新型农业主体与建档立卡贫困户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产业扶持合作协议”,并确保其3年分红保障,优先提供入股贫困户就业机会。

四川省经信委对口支援开江脱贫攻坚,从人才和技术两方面给予了开江大力支持。

特派院校技术团队对油橄榄和银杏生产和加工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指导,并且调动省职业院校教师支援和当地农校的多种职教帮扶,对全县农民开展种植技术教育培训。

在培训农民自身种植技术的同时,开江县向每个贫困村都派驻了农技员进行指导。并进一步与多家高等院校合作,成立专门的研发实验室,邀请日本、中华橄榄协会、国家林科院的多位国内外专家多次来开实地调研,对种植和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解决。

“前3年在林下种金花葵、黄金葵等中药材,实现长短结合、两轮驱动。”在永兴镇的中华橄榄园里,果农陈永忠告诉记者,附近龙头桥、门坎坡等10多个村子,通过“收租金”、分红、务工收入、种金花葵等4份收入,人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该镇柳家坪村发展银杏种植,已让当地贫困户看到了脱贫希望,其村民春季在基地的务工收入就达到了人均3200余元。

作为四川省农村集体经济示范县,开江建立了规范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全县196个村成立了农业发展服务有限公司,通过“六权同确”,对其资产进行核实登记,金融机构对经营性质资产进行评估。最终,村民的资产以资金的形式注入公司统一运作。

用科学的方式来发展产业,“靠山养山”“靠树富民”,这正是开江党员干部对山区群众常说的话。

如今,开江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越来越好,更多外出务工的百姓选择返乡创业,当地百姓的就业问题也随之解决。

据统计,开江种植“两棵树”的贫困户,人均纯增收已达1260元,进入盛产期后,人均增收将超过3000元。

来到中华橄榄园,一条条水泥路在山间盘旋,显得格外通畅淋漓;一排排小洋楼在绿树的掩映下,显得格外美丽动人;果农们望着长势喜人的橄榄果,流露出格外幸福的笑脸。

开江计划在原有10万亩银杏基地基础上,再打造5个万亩产业园,到“十三五”,开江的“两棵树”将分别实现20亿元的产值,农业集群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建成全国绿色健康食品产业基地。

大山里,开江群众依托“两棵树”脱贫致富的“回音”正娓娓道来。

新闻推荐

达州开江县举行全县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首发仪式

近日,达州市开江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首发仪式会议在该县回龙镇锁口庙村隆重举行,回龙镇党委副书记杨月平主持会议。会上,开江县回龙镇党委书记李亚军就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

开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开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