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只为那份感动

达州日报 2015-11-03 22:50 大字

□开江县广播电视台 张馨文

我是一个年轻的新闻工作者,但从事新闻工作的日日夜夜,却让我未来的方向越来越明晰,让梦想渐渐照进了现实。

记得大学快要毕业的时候,其他的同学基本都有了自己明确的就业目标,但我却对未来感到迷茫,弄不清前进的方向。这时候学院院长给我们上了最后一堂公开课,还记得他当时引用了中央电视台《走基层》栏目的开播语作为这趟公开课的开始,“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缩短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正是这句话让我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毕业之后我选择了到开江县广播电视台工作。同学和朋友都不解,干嘛到一个小县城去啊?但我自己想的却是: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要想实现自己的电视梦,就必须系统地接触了解广播电视行业,而县级电视台就是很好的锻炼平台。

刚到台里的时候,台里安排我主持《开江新闻》节目。大学一毕业,就当上新闻主播,自我感觉还是非常良好。两个月过去了,我慢慢发现,在那个十多平方米的演播室里,我和新闻现场的距离是那样遥远,我心里开始有一些忐忑和不安。当年记者节前夕,台里要举办一个“好记者讲故事”活动,要求每个记者讲述自己的亲历、亲见、亲闻、亲为的鲜活故事。可是我每天只是“念新闻”,哪儿来的鲜活故事,只好选择放弃参加。

在那次活动之后,我毅然决然地选择“走出去”。在40度的高温下,我和同事一起在高温下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一起挥汗如雨;在寒冬腊月,我们去农村关心孤寡老人能否顺利过冬,虽然双脚被冻得发麻,但是却为一句简单的“谢谢”所感动、所温暖。

2014年10月的一天,我们栏目热线接到一个电话称:一位老妈妈和4个孩子向我们求助,希望得到社会的帮助。这位老妈妈名叫陈美碧,今年已经70多岁了,自从被丈夫遗弃后,她一直靠捡垃圾为生。她有4孩子,都是她捡垃圾时捡回来的弃婴。于是,我和同事去了陈妈妈的家。

那天,孩子们都去上学了。在一贫如洗的家里,陈妈妈对我哭诉:“我不是要当人贩子,也不想靠他们养老送终,我只是想,他们也是一条生命,我要养活他们。”

随后,我们对陈妈妈收养4个孩子的故事进行了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去年春节的时候,我和同事抑制不住对陈妈妈和4个孩子的挂念,提着一大包送给他们的衣物,再一次走访了陈妈妈。陈妈妈明显地老了,可4个孩子却比以前长得结实和健康了。她说,由于我们的报道,他们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心和捐助,然而,她仅仅留下了少部分的生活必需金,其它的全部捐给了4个孩子读书的学校。陈妈妈欣慰地对我说,她如今别无所求,唯一担忧的是,随着自己一天天变得更老了,这4个孩子今后该怎么办?孩子们听到这儿,不约而同地跑到陈妈妈身边,帮她捶背捶腿,并嚷着说:“妈妈不会死的,妈妈会长命百岁。”

告别他们的时候,4个孩子欢呼雀跃地抱着我送给他们的衣物,和陈妈妈一起将我送了一程又一程。我知道自己没有资格哀怜他们的命运,因为是他们,让我知道了什么才是人世间的真善美。

一次次的采访经历让我明白了“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缩短心与心的距离”这一席话真正的含义。只有走进基层,将镜头对准一线、对准群众,才无愧于记者的神圣使命,才能收获一次次感动。

今后,我仍将一路追寻,只为作为记者的那份感动。

新闻推荐

开江县 集中培训94名大学生村官

集中培训94名大学生村官

开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开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 只为那份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