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都搭把力 让浪子走出人生雾霾

四川日报 2013-03-21 17:07 大字

开江县实施“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帮助特殊人群

□唐启兵 本报记者 庞莹

3月,春暖花开。这样的天气,正如离开学校10个月又重返校园的小娜的心情。因盗窃进入少管所劳教,小娜一度离开学校,如今她的生活又重回正轨。而让小娜如此迅速走出灰暗的,是开江县实行的“三位一体”特殊人群帮教管理服务机制。

四川省曾就此出台过《加强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意见》,然而,如何让文件要求变成实实在在的效果,开江县创新帮教模式,帮助特殊人群。两年多以来,该县使3576名帮教对象重拾生活信心。

刑释人员:

“刚出来时,我很害怕出去见人”

“刚出来的那段时间,我很害怕出去见人,每天躲在家里。过了大半年,我才开始找工作。然而,一听我是刑释人员,老板们都摇头拒绝,难道我就不能有一份工作吗?”这是2010年5月23日开江论坛里一个叫“好想工作”的网友发出的帖子。

很多网友不断跟帖。网友“关爱自己”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请不要戴有色眼镜看我们!”论坛里,刑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等特殊人群的30余条求救帖受到关注,点击率达1万余人次。

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融入社会,如何破解难点?开江县委政法委在网上发帖、在电视上发布公告,“请关爱我们的特殊人群”,向全县征求良方。

公告一出,短短两个月开江县委政法委收集到1.8万余条意见。其中,89.4%的意见要求对刑释解教对象进行就业培训或提供再次就学(就业)机会;75.3%要求成立心理疏导机构,让他们不带“心理病”进入社会;65.5%要求建立社会关爱体制,让他们在情感上感受到爱。

这些意见为当地建立刑释解教人员帮教新机制打开了思路,就业和心理问题成为必须首先克服的难关。

整合资源:

解决刑释人员生活难题

2009年,刑满释放的周正山却不愿回家,“老家房垮屋塌,出去工作不好找,还不如坐牢!”

周正山的担忧不无道理:刑释解教人员普遍存在的“就业难、稳岗难、培训难、大龄无技能人员推荐难”等问题。要改变现状,就需要集聚政府、社区、家庭三方合力。“因此,我们要建立‘三位一体\’的特殊人群帮教管理服务联合体工作机制。”开江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卢玲宁介绍,2010年8月,这种“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正式实施。所谓“三位一体”就是,群众纠纷调解中心联手乡镇党政、社区(村社),解决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居住、就医、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的困难;联手学校,为符合条件、有意愿继续上学的特殊人群开辟就学绿色通道,同时帮助家庭开展亲情帮教。

回家赋闲的周正山很快成为这一新机制的受益者。

“去年9月,当乡群众纠纷调解中心、社区会同民政部门及我的家属签订联合帮教协议,我最初还不相信。”周正山回忆,但事后第3天,新街乡党委书记柯文川来到了他家,了解到周正山曾在沿海地区的服装厂里打过工,想开一家服装店。柯文川立刻拍板:“这是好事,我来协调。”

柯文川帮周正山在新街乡街道找到一间位置不错的门面,又落实了1万元创业帮扶资金,帮他开起了一个“老兵”服装店。如今生意红火,一到赶场天顾客络绎不绝。周正山逢人就说,是政府救了他。

解除阴影:

多管齐下让刑释人员重拾信心

“消除心理阴影,也是让浪子回归社会的重要一步。”一直关注帮教对象心理研究的开江县群众纠纷调解中心主任曹有均坦言,很多刑释人员都有自卑心理,遇到困难,他们容易产生恐惧感和排斥感。

为此,他们设立了帮教对象心理咨询室,同时在全县20个乡镇建立了相应机构,配备了75名心理咨询工作人员,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心理干预。

但仅靠外来的心理辅导还不够,“重建温馨家庭,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卢玲宁说,他们在“三位一体”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对帮教对象和其家属进行双向帮教,引导家属正确对待刑释解教人员。

小娜爷爷张有富对这种双向帮教方式充满感激。“小娜刚出来时,整天无精打采,不出门,吼她不管用,我也不晓得咋办。”经过“帮教妈妈”普安镇群众纠纷调解中心主任郑琼对小娜爷孙俩的心理帮教,两人如今已相互信任,小娜也重新回到了校园。

(文中帮教对象及其亲属均为化名)

新闻推荐

农民经纪人带来的不仅是生意

□唐启兵本报记者曾实9月3日,开江县永兴镇车家湾村农民经纪人朱文禄和他的几名伙伴邀请西安3家园林公司的负责人,到村里实地考察园林花卉基地,并成功签订了一笔价值9万元的园林花卉供销合同。“这是...

开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开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