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飞来的老师

南充日报 2020-09-09 03:30 大字

□朱君明

指间,火星

薰烤着麻木的神经

吐出的一圈圈夜色

陆续被风儿拾去

月亮也和我一样寂寞吗?

流下的泪珠

湿亮了所有的树叶

树叶沙沙交谈着

不知说些什么心里话

相互碰撞得那么亲热

而不远处一棵离群的树

生命被风吹折

留下半节

触目惊心的感叹

……

不时翻阅作品剪贴簿,每当看到这首发表在《拉萨河》(季刊)1984年第三期的诗歌《无题》,我仿佛就读到30多年前的心跳,想起那充满希望、彷徨和激情的青春岁月。我不禁感慨万千,要不是该杂志汉文版主编杨从彪老师的关心、关照和指导,我的处女作怎会在数千里之外的雪域高原变成铅字?感谢上苍眷顾,让我与杨老师有一面之缘。

1984年暑假的一天下午,时年21岁的我从乡下进城办事路过县文化馆,恰好看到大门前张贴的通知,大意是该馆正在举办文学创作讲座,欢迎文学爱好者参加。在传达室大爷的指引下,我来到举办讲座的教室,在后排坐下,大约三四十人正在专心听讲。一会儿,讲课的杨老师叫大家把自己的诗稿交给他, 以便从中选几首写到黑板上点评,以增强讲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血气方刚的我马上走上前,第一个把碰巧带在身上的诗稿交给了杨老师。

课间休息10来分钟后回到教室,杨老师把我的拙作《无题》和《教鞭》已写在黑板上,准备第一个点评,叫我坐第一排听。当时,我的心怦怦直跳,像小学生第一次考试般紧张。《无题》这首诗来之不易啊!1981年8月,我以毕业统考总分第一名的成绩从大竹师范英语班毕业,分配到离县城50多里的高穴中学任教。教学之余,我爱舞文弄墨,常常以诗言志,写几首小诗,然而英语老师写诗又被认为是不务正业。今天总算遇到知音,我别提多高兴!杨老师引导大家,一步一步解剖我的心路历程,对我的所感所思把脉会诊,逐句逐词逐字进行赏析,对个别字词作了修改,然后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讲座结束时,杨老师叫我和他们一起去就餐,席间结识了不少文朋诗友。晚饭后,我知道已无回高穴的班车,只得去旅馆住上一晚,第二天乘车回家。杨老师当即叫我随他到县委党校同住。明亮的月光下,与杨老师漫步在胜利街边走边聊,别有一番情趣。从交谈中得知,杨老师全名杨从彪,笔名洋滔,四川达县(与大竹县相邻)人,曾在达县、拉萨当过老师,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到1984年已成绩斐然,时任拉萨市作协副主席、《拉萨河》杂志汉文版主编。那次,他是回内地组稿,到大竹联系杂志印刷有关事宜,并应邀讲课。

记得杨老师中等个子,平头,慈眉善目,皮肤黑里透红(可能是高原阳光烙印),身穿洗得发白的白布衬衣,给人以质朴、精干、和蔼可亲和干净利落的感觉。当晚同住一室,听他谈理想谈人生,谈得最多的是诗歌创作的得与失。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那晚,我心潮起伏,久久难以入眠。

第二天早上,刚起床,杨老师就端来了包子、炒蛋和稀饭,笑着说:“看你睡得香,先没喊醒你,我已跑过操吃过早饭了,这是给你的。”大名鼎鼎的杨老师竟然主动给我这个初识的无名小辈打饭,还亲自端到手上,我感激不已啊!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清晰记得他把早餐递到我手中的那一瞬,眼中满是慈祥和怜爱,那份关怀一直陪伴我度过人生最艰难的岁月,一直温暖到现在。

开学不久,收到《拉萨河》编辑部寄来的杂志和15元稿费,杂志上刊有我的诗歌《无题》和《教鞭》,15元稿费在当时比较可观(当时我月工资32元)。随后,又在杨老师任副总编辑的《拉萨晚报》发表《乡愁》等诗。10年后,我离开家乡来到果城,时断时续进行业余创作,发表诗歌、散文300多篇(首),数次获征文奖。

虽然至今未去过西藏,但30多年来我对雪域高原充满向往,因为那是老师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是我梦想起飞的地方。感谢雪域高原飞来的老师,带给我希望和吉祥。从那以后,我们再也没见过面,但一日之师终生难忘,也许您早已把我忘记,可我深深地把您铭记在心里。

一想起杨老师,我心中就充满信心和力量!

新闻推荐

撞人后将伤者丢弃路边逃逸 大竹警方悬赏1万元寻找肇事者

本报讯近日,大竹县乌木镇广子村78岁老人周先顺清晨出门收割稻谷,途中被一辆三轮车撞伤,肇事男子将其丢弃在路边后逃逸。为了...

大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大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