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凤凰寺的 前世今生
■朱晓梅
大竹县铜锣山,山高林密,九曲十八弯,险峻挺拔。深山腹地中有一巍峨寺宇,梵刹庄严,僧人居士者众。
此寺名凤凰寺。相传唐朝时,汉州什邡名马祖者,容貌奇异,牛行虎视,引舌过鼻,足下有二轮纹。他幼时出家,受戒于渝州圆律师,法名道一。马祖诚心向佛,云游四方,参访名师,参禅悟法,游历至铜锣山。那日天将入暮,马祖疲惫困倦,于一大石上盘坐修行。恍惚间,似有大鹏扇翅扑顶,马祖突然领悟佛法奥义。次日他环视此山,见山势如飞鸟,林木蔚然,实乃潜修之佳境,遂发愿于此弘法。马祖四方化缘,于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在此山修建寺宇,名“大觉堂”。即建道堂,立清规,四方信众皆来朝佛。马祖得道石被称为“修道石”。
明代,法门宗师破山禅师曾在大觉堂弘法,见寺所处山势形如苍龙,遂改“大觉堂”为“龙圣堂”,并亲自指点修建殿宇,于山石上雕刻“临济一滴水,涨起长江十八滩”。破山禅师佛学精湛,广收门徒,龙圣堂盛极一时,香火鼎盛。现寺内尚存破山禅师使用过的梨木雕花床、雕花木椅、瓦雕香炉及棕尾拂尘。相传,明建文帝至此,见山耸云端,竹林凤雅,寺宇庄严,遂题诗道:
高瞻蒲包雨云端,遥望云雾四方山。
大肚罗汉芭蕉扇,游览宝珠凤凰庵。
清康熙年间,上兴下提大和尚(俗称“雷老和尚”)云游至此,见此山形如凤凰,又闻建文帝诗,遂将“龙圣堂”更名为“凤凰庵”。雷老和尚精通堪舆,校察地相,作断语云:
凤凰头上冒青烟,凤凰闪翅闪半边。
天生石门夜不关,西河流水不见滩。
五马堂前一太守,马儿岩前双状元。
此后,凤凰庵所处山遂名凤凰山。据民国《续修大竹县志》记载,雷老和尚“凡有所指,应验如响”。雷老和尚曾为江国霖的尊人卜葬,后江国霖为戊戌年进士。自此,凤凰寺名声大振,五湖四海前来礼佛者众。雷老和尚广修殿宇,将凤凰寺扩至48堂,各殿飞檐琉瓦,金碧辉煌。凤凰寺远近闻名,素有“大和尚五百五,小和尚不用数。凤凰庵开早斋,长江水泄一尺五”之说。
彼时,凤凰寺名气胜于梁平的双桂堂,民间有“先有凤凰寺,后有丹桂堂”的说法。雷老和尚生平著作甚多,现寺内还珍藏有雷老和尚所写的蝇头小楷《地课》一部,字若蚊足,勾画了了。另有雷老和尚使用过的降魔杵、枣树雕刻的法僧宝章等,还有清嘉庆年间维修寺庙情况介绍石碑和原印经书模板。雷老和尚示寂后,葬于凤凰庵左侧青龙嘴,现僧塔保存完好。
民国时吴佩孚与范绍增在此礼佛,吴佩孚作联云:“一柄乾坤归吾掌,两轮日月任它忙。”彼时,范绍增落魄,遂应景作对:“无事无非无我像,有花有景有清香。”
后来,因遭遇困境,寺毁僧散,寺宇凋敝,雕花木窗、帏杆基座、石刻、佛像等破败不堪。
近年来,现任住持法演法师殚精竭虑,四处奔走,主持兴建了天王殿、藏经阁等诸多殿宇,使凤凰寺重现生机。现千年宝刹梵音缭绕,香火鼎盛,朝奉者盛。
凤凰寺门楣上方悬有“凤凰寺”的匾额。从正门进去,可见青石雕刻的弥勒佛,笑容可掬。弥勒佛背面是韦陀菩萨。中殿院坝设有祭供的石香案和大香炉,左右为书楼。中殿是大雄宝殿,飞檐翘角,脊上神兽全是手工雕刻,殿宇显得高大雄伟。
2018年,学者余秋雨游访至此,望群山起伏、草木苍翠,闻鸟语花香、禅音袅袅,与法演法师探讨佛理感悟良深,站于巧儿石塔远眺,听闻雷老和尚有言“前佛理,后宝鼎,左白马,右观音,大地落余顺成”,赞曰:“山即是佛,佛即是山!”
新闻推荐
那年,母亲52岁,在本该享受天伦之乐时,在子辈本该反哺跪乳之时,就离开我们到了另一个世界。母亲走了,如一颗星星陨落天际,舍下了...
大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大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