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降解地膜 助农绿色增收

四川农村日报 2019-10-08 06:01 大字

本报讯(吴德)“想不到在我们这样的山区,不用农药不要化肥种植水稻竟有这样高的产量。”近日,谈起利用新技术种植水稻一事,大竹县朝阳乡木鱼村5组农户秦才福一脸喜悦,“今年每亩田要比原来多产200多斤呢!”

秦才福口中的新技术,是今年大竹县教科局和省农科院合作,引进的在朝阳乡木鱼村5组试点的全生物降解膜覆盖有机水稻种植技术。

此项技术由省农科院土肥所吕世华专家团队研发,以地膜覆盖为核心技术,以节水抗旱为主要手段,通过旱育秧、厢式免耕、精量推荐施肥、地膜覆盖、“大三围”栽培、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技术的有机整合,实现水稻绿色增产增收。

“降解膜不但帮助农民省时省钱,还非常环保。”吕世华介绍,降解地膜主要成分是巴斯夫聚合物和聚乳酸(PLA),地膜在作物生长后期或农收后可轻松犁入土壤,由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类微生物降解,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覆膜种植清理不干净、留下白色垃圾的问题,实现绿色发展和农民增收共赢。

据悉,采用降解膜覆盖技术种植水稻还能错开农忙季节,提前栽秧,且水稻生产总用工减少10个左右,让稻农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其他生产或外出打工。由于地膜覆盖的显著增温效应,可从根本上解决四川盆地水稻生产中长期存在的移栽后低温坐蔸问题,促进秧苗早发、多发,所以无论是干旱年份还是正常年份都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

“明年我还要继续用这个技术种植水稻。”尝到甜头的秦才福微笑着说。

像秦才福一样,在木鱼村运用新技术种植水稻的共有14户。目前,全村共试点种植了50亩水稻,户均增收1500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和省农科院的联系,明年在朝阳乡和文星镇同步试点推广全生物降解膜覆盖有机水稻种植技术。同时将此项技术在全县冬水田再生稻区辐射推广,安排专人跟踪,强化技术攻关,形成成熟的技术体系,推动我县农业可持续发展,帮助农民增收。”大竹县教科局副局长朱治蜀介绍道。

新闻推荐

大竹县市场监管局 开展“质量月”宣传活动

本报讯近日,大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打造四川品质共创中国质量建设质量强县”为主题的“质量月”宣传活动。该县市场监...

大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