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墨倾笔尖荡神韵 □本报记者 蒲建国 摄影报道

达州日报 2017-03-03 10:41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蒲建国 摄影报道

为农民书写春联挥毫泼墨

20余载沉浸书法艺术殿堂,敏于性,精于勤,巴山书画院的凌灿印终成书界翘楚:27岁,就成了达州市最年轻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而享有这一殊荣的全市至今不到10人。

凌灿印擅长行书、草书,其书法藏巧于拙,收放自如,神采潇洒,飘逸跌宕,秉承汉晋遗韵。外地书家评价:其“行草充满激情,没有拘束感,着墨用笔,纵横捭阖,流畅如江河奔泻,细品则法度森严”“作品温润雅致,精彩耐品,用笔、结体、墨法、章法饶有趣味,粗看大刀阔斧、恣肆张扬,细品温文尔雅、灵动飘逸”……

结缘书法 仰慕外公写春联

38岁的凌灿印是大竹县高明乡人,那里山环水绕,钟灵毓秀。他自小家境贫寒,常把家里篾壁墙上的石灰抠下来当笔,以地为纸,写写画画,怀揣着长大当画家的梦想。“那时,具有一定书法功底的外公每年春节都要给农民写春联,出于好奇,我总是替外公牵纸磨墨,以此为乐。”凌灿印说,“受自然景观的浸润和人文家训的启发,我对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

上小学后,凌灿印叫父亲买来笔墨和大写字本,像模像样地学着外公的样子练字。中学开始练习硬笔书法,在班上办黑板报,书写渐渐规范起来。真正让凌灿印接触毛笔书法是上大竹师范后,“三笔字”成了专业课。因有绘画基础,描摹能力比别的同学强,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训练,他对字的结构、点画把握得比以前好,时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师范第三年,学校来了一位中国美院书法专业毕业的周中国老师,于是凌灿印搬去与其同住,朝夕相处,耳濡目染,让他真正步入了书法艺术殿堂。

广拜名师

书海跋涉苦作舟

有句俗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立志勇攀高峰的凌灿印经历了艰苦的培训和练习。

一次,周中国老师带其到重庆渝北区观看四川省第二届书法篆刻新人新作展,这是凌灿印人生第一次看到如此高规格的展览,眼界大开。后来,他就更加刻苦了,每天晚上练字练到深更半夜。魔鬼般的练习,把他身体累垮了,骨瘦如柴。不过,他创作的一件魏碑作品入选达州市迎接香港回归书法展,由此信心大增。

1997年,凌灿印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周家镇中心小学任教。10平方米的简陋宿舍,捉襟见肘的经济条件,消磨不了其矢志书法艺术的意志。工作之余,除了书法还是书法,时常将古人法帖悬诸壁端或书桌,吃饭睡觉前都要揣摩一番,临习或创作作品时常通宵达旦。“面对别人的讥讽,我从不争辩,只是独自感受黑白世界的快乐。”凌灿印忘不了当年的艰辛。

眼界,往往决定一个人事业的高度。1998年,凌灿印只身一人,前往位于成都天回镇的四川省书法艺术进修学院,参加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举办的首届临帖班。全省多位著名书法家亲自授课,从临帖到创作,从笔法到章法,从书风到审美取向……凌灿印受益匪浅,狂买字帖、毛笔、宣纸,勤奋练笔。“1300多元用了个精光,回家的路费还是找老师借的,而当时我的月工资只有300多元。”

1999年,凌灿印与几个爱好书法的青年朋友,经常开展书法沙龙活动,到处参加看稿会、观摩展览,书友们定期聚会,交流经验心得,切磋书法技艺。

学海无涯。2000年,凌灿印又于达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四川文理学院)美术系函授书画专业,得到了达州市著名书法家章继肃、马骏华、侯忠明、唐昌虎等的悉心指导,书艺得到了飞速提升。

2003年,凌灿印公考到大竹县胜利街小学任教,在公住房里,依然坚持每天临池,记诵字帖。2006年公考到市文化馆从事群众文化和书法工作,更是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学习,努力探求,逐步成为四川省书法骨干作者,并把所学用于工作之中。

艺结硕果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靠着永不停歇的进取精神,凌灿印的书艺之路越走越宽,书法技艺日臻成熟,在业界声名鹊起。2005年,时年27岁的他加入中国书协,成为达州市最年轻的中国书协会员;2009年9月,当选为达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副秘书长。

艺路漫漫,成绩斐然。其书法作品入选国际、全国、省级重大专业展览30余次,多次获奖,数十件作品收入典籍、刻碑或被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多家文博单位收藏,《中国书法》《书法导报》《书法家》对其进行了专题介绍,出版有《凌灿印书法作品选》。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有着酸甜苦辣,有着喜怒哀乐。书法是一门抽象的视觉艺术,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核,要想学好书法,就要有不同寻常的恒心和毅力,还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清贫。”凌灿印说,学好书法首先要选好自己喜欢的帖子进行临习,把握好结构章法、技法笔法、枯润虚实;其次是要专一,熟于心,会于手,不能朝秦暮楚;第三是广学古人经典法帖,融古汇今成自我;第四是旁及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摄影、戏剧等艺术门类,提高审美情趣;第五是多读书,尤其是国学,哲理人生、天地万物与书法之道是相通的。他很多入选国展的作品,就是书写的自创诗文。

目前,凌灿印供职于巴山书画院,平时除了搞好本职工作,依然书耕不辍,每年都要参加送文化下乡活动,给农民写春联。有感于现在电脑对中小学生书写的影响,他还利用业余时间传道授业,培养学生上千名,学生作品多次在全国、省级展赛中入展或获奖,有的还考取了四川大学书法硕士研究生。

新闻推荐

大竹探索糯稻产业扶贫新模式

2月17日上午,大竹县月华镇,一场别开生面的“糯稻产业基地建设工作会议”落实了该县2017年糯稻产业发展规划。“去年,我们村有40多户群众规模栽种糯稻,面积达440亩,公司按每公斤3元保护价收购糯稻57.5...

大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