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科技支撑助力农业跨越发展 ——达州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成效明显

达州日报 2016-07-07 22:14 大字

[摘要]——达州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成效明显

“利用市农科院提供的技术指导,我们种植的苎麻不但产量高,茎叶可以给肉牛当饲料,杆还可以用于发展食用菌,收入比过去高多了。”谈到正在推广的苎麻副产物高效利用,大竹县人和乡新场村村民王双如数家珍。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达州农业科技工作蓬勃发展,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明显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特色作物研究领域国际领先,粮食作物、蔬菜、食用菌研究领域省内占有重要席位,区域性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的良好格局,各种农业科技新技术、新成果每年实现新增社会经济效益3.5亿元以上。

科技创新结下累累硕果

荣获省、市科技进步奖13项;育成国家、省级审定品种13个,获得授权专利2项;研制并发布实施四川省地方标准2个;申报各类科技项目73个,其中44个获得国家和省级立项支持……

近年来,达州市紧紧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科技需求,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促进农业增效、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积极开展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高产优质新品种选育、高效绿色生产技术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

推广良种是促进农业发展最为经济的措施。“十二五”期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和提高主要粮食作物产量,采用选育特色材料、加强合作研究、建设异地繁育基地、增加研究经费、改善试验条件、提高检测手段等措施,在苎麻、玉米、水稻、马铃薯、蔬菜等作物新品种选育上取得了丰硕成果。5年来,共有72个自育优良组合(品系)参加国家、省级试验鉴定,先后有13个新组合(品系)通过品种审定,6个新组合(品系)通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鉴定并达到审定标准。

达州苎麻资源十分丰富,苎麻加工利用拥有一定基础。为推动苎麻产业发展壮大,该院大力实施苎麻纤用品种选育创新,积极开展苎麻饲料化专用品种选育、苎麻副产物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先后培育出了粗蛋白质含量21%以上、氨基酸总量16-17%,粗脂肪、钙、VB2等其他营养含量丰富的饲料专用品种“川饲苎1号、2号”,研究完成了“苎麻369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技术”,创下丘陵山区苎麻高产记录。开发出的“一种苎麻秸秆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苎麻饲料化与多用途研究和应用”获得湖南省2013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

科技成果高效推广利用

科技成果只有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群众才能享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的经济效益。“十二五”期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进一步加大与市县推广部门的合作,每年建立10至15个示范与展示点(片),示范面积100公顷至133公顷。

在原达县双庙镇、大竹县石河镇建立“苎麻冬闲地套作马铃薯”高效生产技术示范,马铃薯每公顷产量最高达到1.4万公斤,产值达56100元;在石河镇建立的1.7公顷“水稻强化栽培技术高产示范”,测产平均产量达到每公顷9781.5公斤;在通川区罗江镇建立的“油菜高产示范”,经专家测产平均每公顷产量3814.5公斤;在达川区木子乡开展的“马铃薯达薯1号高产创建”,最高每公顷单产54240公斤,创下全市平坝区高产纪录……一项项打破记录的“高产创建”,为促进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示范样板。

为引导群众致富增收,该院还组织专家常年深入农村,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的技术培训与指导,既为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又推动创新成果的应用。据不完全统计,全院常年在田间地头参加技术培训与指导的中高级专家达到150人次,每年开展技术讲课、技术指导与培训40余次,接受基层农技人员、农民等技术咨询1000人次以上。

该院培育的杂交麻川苎8号、川苎12、川苎11等,在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等国内主产麻区进行示范试验,实现增产10.7%。“川苎12”平均纤维细度均稳定在2300支以上,达到国家特优质标准,原麻产量每公顷3000公斤左右,被四川玉竹麻业、江西恩达麻业、湖南升华纺织等企业作为特优质原料品种引进种植,并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此外,水稻新品种“宜香2079”、玉米新品种“达玉5号”、马铃薯“达薯1号”、黄花新品种“金针早”、茄子“巴山长茄”、四季豆“达芸2号”等均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截至去年年底,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研发的各种自主创新成果,在生产中共推广应用26万多公顷,累计为群众新增经济效益超过18亿元。

□本报记者 罗丹

新闻推荐

尖山村来了群爱心人 ——安徽师范大学志愿者第九次前往大竹支教掠影

——安徽师范大学志愿者第九次前往大竹支教掠影

大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竹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