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父亲是我心中的一片天

达州日报 2016-04-01 22:29 大字

母亲去世后,老屋后的祖坟山又添了一座新冢,那是父亲的坟茔。七十三岁的父亲是因罹患肺心病导致心脏衰竭去世的。

有人说离别的痛苦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退,可我对父亲的怀念却与日俱增。每当夜深人静,父亲生前的音容笑貌,便闪现脑际。

父亲个子不高,也没有健硕的身材,但在我的眼里,父亲就是一座大山,他的形象永远是高大的。

父亲出身贫寒,少年时就天资聪明,浓眉大眼,人见人爱。爷爷奶奶对父亲要求甚严,从不娇惯。父亲读书很用功,不仅成绩优异,还练就了一手好字,尤其擅长毛笔字。在马渡村小上学期间,父亲就深得村干部和老师的喜爱与器重。

父亲十六岁那年,怀着对军营的向往,告别父母,去千里之外的北京服兵役。由于父亲勤奋好学,苦练本领,深受首长的赏识。父亲先后当过无线电员,任过连文书,还被选派到北京航校去读书,毕业后被分配到空军某基地服役。因工作出色,多次受到连、营、团等各级嘉奖。父亲入伍时仅有高小文化,但他有一种不服输的性格,总是挤出时间自学初高中课程,之后还取得了大专文凭。老家的木箱子里,存放的那一本本发黄的理工科书籍,以及军官证上填写的“上尉”军衔,足以证明父亲的执着和勤奋。

父亲服役八年后,念及爷爷奶奶年迈多病,于是萌发了回乡侍奉双亲的想法。虽经部队首长再三挽留,但父亲去意已决。回到地方后,相继在大竹县四合乡政府、四合乡信用社、石子区委以及文星区营业所、石子区营业所等单位工作,担任过文书、出纳、会计等职。无论身处何种职位,父亲总是干一行、爱一行,做事雷厉风行,著文信手拈来,做账又快又好。即便那些分配来的心高气傲的科班生,也甘愿拜他为师。父亲几乎每年都要领回“优秀共产党员”或“先进工作者”等荣誉证书。

“水有源,树有根。”这是父亲的口头禅。父亲退休后,不顾自己体弱多病,倡导并主持修订了王氏族谱。1999年清明节刚过,他就与堂侄王仁祥两人,带着族人的重托,踏上了前往广东、湖北、山西等地寻根问祖的艰辛历程。四处走访、多方打听、拜望族老、寻根问祖,历时半年之久。当年父亲已是花甲之年的人了,但他不顾身体多病,四处奔忙,历经千辛万苦,在获取和掌握的大量翔实的资料后,便着手开始重修和续写族谱。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历时六个多月,整理编撰了一本长达128页的《太原堂——王氏族谱》。2012年底,续修的王氏族谱付梓问世。难能可贵的是,整个修谱期间,父亲没有要任何补贴,这完全出自于父亲感恩祖先、奉献家族的自愿。

父亲在我们面前,是绝对的权威。我虽不完全赞成“黄荆棍下出好人”的观点,但我赞同对子女要严格教育。其实,父亲对子女的是非对错是赏罚分明的。我读小学三年级时,每次考试不是年级第一就是第二,父亲总是一脸笑容,勉励我继续努力,不要骄傲。一次,我和弟弟打架,父亲把我和弟弟叫到面前,不问事情原委,拿起竹竿棍棒就是一顿暴揍。父亲认为兄弟打架,非同小事,是不可原谅的。我们只得连声求饶,保证以后不再犯。当我写的文章频频刊登在大报小报时,父亲前来单位看我,领导和同事当着他的面称赞我,他由衷地感到满足。后来我常想:要不是父亲严格的教育,我会有今天吗?也许会厌学,弃学,最后失学,结局不敢想象。

在我们兄弟姐妹中,父亲在我身上倾注的心血最多。我小时候经常患病,加之生活困难,缺乏营养,长得瘦小单薄。因此,父亲就竭力培养我读书。1992年7月,我考入了一所省属中专。第一学期快结束时,由于身体原因被迫退学回家。我当时感到前途无望,就萌发了外出打工的念头。父亲却极力鼓励我,去县城里复读高三,争取考上大学。不仅如此,父亲还时常专程进城,给我买了营养品送到学校。每次看见他提着东西等我放学去拿时,我的眼泪几乎都快流出来了。翌年8月,我终于收到了高校录取通知书。

我总是以父亲作为我人生的楷模和参照。如今我已过不惑之年,不自觉地,我传承着他的禀性。我不知道,他看着我,是否就像看到了自己。

父亲已去世五年了,我仍常常梦见他。他永远是我心中的一片天!

□王晓林

新闻推荐

法官上农家院调解 九旬老人安享晚年

本报讯家住大竹县东柳镇的老人陈某某年近九旬,育有一儿三女,均已成家,可谓儿孙满堂。然而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老人却为求一个温暖的安身之所,与子女对簿公堂。因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今年3月,陈某某...

大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大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