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不怕慢就怕站 后进村“追赶”上路

四川农村日报 2015-05-12 09:00 大字

本期提示 村“两委”班子成员不在状态、思想涣散、带动能力弱、民心基础差、谋私利,是省委组织部在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过程中,发现的较为严重的问题。如何改变这一情况?本期报道将针对此类情况,结合相关村支部的实际情况,谈经验说做法。

□本报记者 刘鑫

提及2013年以前的大竹县庙坝镇中桔村,当地村民大多笑着摇摇头,甚至于在记者采访时,一些村民直接表示,“以前的村干部根本就不是个为民干事的料”。

5月7日,行走在现在的中桔村,尤其是在前不久搞起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水稻)基础设施项目”施工现场,村民和村干部关系融洽,对于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干部们更是“能现场办,就办;不能办,每月社员大会上,大家一起讨论。总之,一家人,任何事都商量着办”。

剖析问题公开透明是关键

【定期公开财务、组务、村务,对老百姓有问必答】

2013年换届,村支书李如祥、村主任陈世忠、村副主任徐天建等5人,经过公推直选,成为中桔村新一届村 “两委”成员。“算是大换血,以前的班子成员只保留了村主任陈世忠一人。”李如祥说。谈到为什么 “大换血”?李如祥讲了个小故事:2008年前后,村委会办公室修整,有了4间临街门市,在没召开社员大会的前提下,少数村干部出资私分了,引起群众强烈反感。

“当时很多群众向上反映‘这是典型的谋私利\’,可村干部却坚持‘自己出了钱的,咋会是谋私利\’,再加上当时部分干部长期不在状态、思想涣散、办事不公开透明等等,干群关系相当紧张。”徐天建说。一旁的李如祥接过话头,“这样的村干部不换掉,群众肯定不满意,村里要发展,那就是句空话。”

“大换血”后,新一届村“两委”不仅收回了处置不公的资产、处分了相关村干部等,还出台了一系列整顿作风的新规定:每月坚持开党小组会、支部会、社长会,对村民反映的情况进行讨论,并及时公开财务、组务、村务情况;设立代办代诉服务点,明确村组干部为代办代诉员,必须到现场,签到负责……“目的就一个,踏实为民服务。”陈世忠说。

对此,65岁的村民余永清告诉记者:“现在不是我们找村干部办事,是村干部主动联系我们搞服务,工作作风转变得非常明显。”

办好实事 赢得群众称赞

【为民服务办实事,村干部、党员责无旁贷】

通过一系列举措,中桔村的干群关系、干部作风等问题得到极大缓解。紧接着,新一届村“两委”成员又根据群众意愿强烈的“出行难、基础建设差”、“缺少致富产业,增收难”等情况,对症下药。

2014年初,二组村民林达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李如祥、陈世忠等村干部反应:我们一、二、三组,总计400余户,一直受肖家河沟治理不佳的影响,每年涨水就淹田,大片庄稼受灾;退水就变垃圾场、臭水沟,村上能不能处理一下?

结果,用时不到半年,稳固夯实的河堤完工,崭新的垃圾桶摆放到位,林达国等村民反应的情况很快得以解决。现如今,提及此事,林达国仍显激动地告诉记者:“这一届村干部不一样,都是干实事的干部,重信誉,答应了老百姓的事绝不拖拖拉拉。”

类似这样的事例,在现如今的中桔村还有很多。党员示范种植猕猴桃,群众跟进50亩;干部牵头成立红阳猕猴桃农民专合社,村民踊跃加入;硬化1.4公里水泥路,修建公路桥,干部、群众纷纷投工投劳,打成一片……现如今的中桔村,基建项目纷纷上马、致富产业落地开花,村民、干部都在甩开膀子干。

“这一届村干部接地气,事事和我们老百姓想在一起、干在一堆,跟着他们,我觉得有希望。”余永清说。

评一评

敢于正视问题

中桔村二组村民林达国:

新一届村干部从老百姓关心的方面来开展工作,接地气、讲原则,真心为他们点赞。

庙坝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何伶俐:中桔村的转变关键在于实在为民搞服务,凡是公开透明,干部作风有了很大转变,赢得了群众认可。

大竹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沈明学:中桔村新一届村 “两委”,敢于正视问题,解决问题,踏实干事,为民服务,取得了一定实效,获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戴。

说两句

要想改变就放手干

中桔村之所以被评定为后进村,与前一届村“两委”思想涣散、不在状态有必然联系。而现如今的转变,虽谈不上什么立竿见影,但却能看到干群关系融洽、产业发展上路、村民增收致富的希望,套用村支书李如祥的话,“要改变,光想有啥子用,就得放手干”。

俗话说 “不怕慢就怕站”,原地踏步只会一筹莫展,奋起直追才能跨越发展。希望能有更多基层党组织借鉴中桔村的经验、教训,总结再上路。

新闻推荐

大竹增强干部服务理念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全面从严治党的系列决策部署,切实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服务理念、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近日,大竹县组建了“讲规矩、守纪律、树形象”宣讲团,6个宣讲团将分赴全县5...

大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大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