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党员助耕队活跃田间

四川农村日报 2015-04-16 00:25 大字

罗兴文(左二)为村民讲解旱育秧技术要点。春雨贵如油,农时催人忙。几场大雨后,竹乡大地绿意葱葱,4月10日清晨,沿着大竹县杨通乡村道一路行走,随处可见农户们在田间忙碌的身影。

“旱育秧出现烧苗,是因为这几天外界气温骤然回升,导致双膜覆盖的旱育秧室内温度高达34℃,而旱秧苗床地温度只能控制在20℃—30℃之间。”在段家湾村一组石块田,从温度、水分、施肥、病虫害防治、移栽等旱地育秧管理的一整套流程,杨通乡农技站站长罗兴文说得有板有眼。“我今年育旱秧面积0.5亩,由于管理没跟上,烧苗有两厘地,幸亏党员助耕队及时发现,不然损失更大。”村民徐连玉说。

在种粮大户刘建明的田地里,该乡农机干部沈祖德正在指导他旋耕机的操作要点。“现在温度偏高,要随时保证农机的铝合金扇热系统风道畅通。作业时不要把油门加得过大,油门过大,同样会使得机器温度过高,时间一长就会出现故障。”

刘建明除了耕种自家的4亩田地外,还代种了缺劳户的30多亩田土。“去年我买了一台轻型旋耕机,还是乡上干部给我跑路办的手续,现在的干部的确很务实。有了这‘铁牛\’,每天可耕田6、7亩。如果没有党员干部的贴心服务和指导,这么多田土,那硬是不敢想象哩!”刘建明说。

作为传统农业乡镇,杨通乡党委、政府全力打好“春耕生产牌”,该乡组建6个党员助耕队,分别由乡领导带队奔赴各村组,围绕水稻、玉米、红苕、多经“四苗”,突出抢种、抢育、抢管,严把农资、良种、面积、科技“四关”。今年该乡完成水稻旱育秧543亩,配方施肥7500亩;实施玉米肥团双膜覆盖720亩,栽植面积5700亩;种植优质油菜5800亩。同时,添置农机(具)1100余台,建成提灌站两口、水渠1.2公里,解决了1150余亩秧田的灌溉难题。

此外,该乡还继续推行包村联系示范户活动,乡机关党员和干部包村联系46户。乡农技站每月向各村发放一期《杨通农业》简报,内容涵盖备耕、育苗到移栽等内容,提高种植技术含量,为实现钱粮“双增”奠定了坚实基础。

(特约通讯员 王晓林 文/图)

新闻推荐

电视公开督查 剑指工作不力

本报讯“截至2015年5月26日,全县31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完成管网铺设30处,目前正加速推进场镇集中供水厂和村级蓄水池主体工程建设。其中:2013年度计划兴建集中供水工程9处,目前总体完成90...

大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