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做“农建”大文章大竹农业风生水起

四川农村日报 2014-12-31 00:32 大字

大竹县现代农业园区一角。

□程一凡 王晓林 文/图

寒冬时节,竹乡大地生机无限。

沿着大竹县庙坝镇的村道行走,只见整齐的田地、蜿蜒的水渠、笔直的道路、茂盛的苗圃相互交织,村民们正忙着管理油菜和果树,脸上写满了喜悦。

这是该县倾力打造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示范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大竹县围绕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大手笔打造示范区建设初具规模

12月15日,笔者来到大竹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示范区,这里正是一派繁忙有序的景象。

2014年,该县选取了从清水镇至欧家镇连片的5个乡镇19个行政村,计划通过一年的努力,建成一个集农村基础设施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于一体的农建综合示范区,示范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在庙坝镇的寨峰、长乐、花板桥等3个村集中连片新建1万亩秦王桃标准化栽培丰产示范片;在庙坝镇和姚市乡的6个行政村集中连片发展0.5万亩水栀子标准化栽培丰产示范片;在姚市乡和欧家镇的6个村集中连片发展1万亩的蔬菜标准化栽培丰产示范片;在牌坊乡和清水镇的5个村集中连片发展1万亩的糯稻—蕌头、糯稻—油菜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标准化栽培丰产示范片。

目前,农建综合示范区已建成特色产业2.5万亩。智能育苗大棚已投入运行;宏泰养殖基地首批引进能繁母猪250头已入栏喂养,另有两家养殖基地正在规划中。一个标准化的大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示范区已具雏型。

全方位推进现代农业风生水起

在该县二郎乡新建村的香椿基地,茂密的香椿林昂扬挺拔,基地四周水渠环绕,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我们村发展香椿有10年了,共900多亩。”村支书彭中全说,村民靠种香椿,早在2010年人均纯收入就突破了1万元。

“现在村组道路的建设完成,更加方便了农产品的运输。每到采摘季节,收购商开着车排成了一条长龙。”彭中全说,完善的基础建设成为香椿产业发展的可靠保障。

围绕本地竹麻文化,打造有大竹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1137”工程:推进国道210线产业示范带建设,突出抓好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创建,做大做强苎麻、香椿、糯稻三大特色产业,积极发展蔬菜、生猪、秦王桃、“黑色类”产品、竹、核桃、白茶七大重点产业。

在大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侧,智能育苗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齐备的园区基础建设和配套设施,不断辐射和带动周边产业发展,也不断吸引着业主前来投资。目前,园区已发展主导产业2.5万余亩,其中秦王桃1.26万亩,水栀子5100余亩,设施农业2000亩,藠头1500余亩,油菜3000余亩。

现代农业的身影不只在设施齐备的农业园区,随着乡镇“小农水”项目的实施、基础设施的完善、“合作社”模式的推广,特色农业在大竹县遍地开花。

一体化布局城乡统筹同频共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场景正日益成为大竹县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

走进四合乡白鹤林新村,道路两边绿树成荫,房屋错落有致,房前是小菜圃,房后是果树林……

近年来,大竹县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反映全县农田水利建设成果的一面旗帜。2014年,全县新建新农村综合体1个、幸福美丽新村8个和新村聚居点建设16个;共新建民居291户,改造提升旧民居792户,实施传统民居保护修复12户。

农水建设也为城市面貌带来巨大变化。在大竹县护城河治理工程一期六标段北操坝段施工现场,工程车往来穿梭、工人忙碌施工……该工程旨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打造现代山水田园城市。目前工程基本贯通,完成进度的98.5%。

“以前护城河又脏又臭,夏天我们都不敢开窗子。现在大树成荫,我和老伴只要没事,每天都要来走一次,心情很愉快。”在已修好的护城河双溪燕尾段,正在散步的叶雨金夫妇说:“护城河边还经常会看见钓鱼的,谁也不会想到这里曾是一条臭水沟。”

新闻推荐

大竹精心打造文化品牌 “百场文化下乡”周周有演出

“百场文化下乡”活动走进特困村。本报讯今年春节期间,大竹县“践行中国梦·文化到万家”文化惠民活动比平时更活跃——走进竹乡,竹唢呐的花式表演精彩绝伦,广场舞的曼妙舞姿绚丽多彩……...

大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