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黄荆叶凉粉

达州晚报 2014-07-07 14:17 大字

□秦巴闲士

近日采风走进万源大巴山腹地,好客的村民留我们吃午饭。虽简单,但桌上一盘绿色凉粉状物吸引了我。观之绿如翡翠,晶莹剔透,闻之清香淡雅,尝之如果冻,滑嫩如凝脂。调味佐以食盐、蒜泥、油辣子、花椒粉、泡菜水等,真是一个美味了得。

经询问,这是山区到处生长的一种野生灌木黄荆叶制作而成,当地人因其有一种药臭味而叫其为“臭老婆”凉粉。我好奇地将“臭老婆”凉粉拍摄成照片发到微博,不少网友给予好评:这是绿色植物,应该挖掘整理推广。

黄荆,早就听说了。儿时不听大人话时,大人总爱挥舞着黄荆棍呵斥:不打不成人,黄荆棍下出好人!

黄荆,别名又叫臭黄荆、斑鸠站、斑鹊子等,具有很高的药物功效。主要产长江以南各省,北达秦岭淮河。生长于4月至8月,常生长于山坡、林边、路旁和地头等地。黄荆可制作成盆景用于生态绿化和装点景区,给环境增添无限生机。其枝、叶、种子均可入药。花含蜜汁,是极好的蜜源植物。枝条可以编筐,叶可以制成凉粉,经采摘后还可续生。难怪人们称赞黄荆全身都是宝。

大巴山村民,为啥叫其为“臭老婆”,我想,不仅是因为有药臭味,可能,还对其有一种亲切感吧!

黄荆叶凉粉有一个神仙亲民的故事:不知何年有一场大旱,秦巴山区方圆数百里受灾,农民颗粒无收,刮树皮、挖草根充饥。加上夏天气温高,各种疾病流行,老百姓多成饿殍。真武大帝闻讯,将天庭里的树种带到了人间,撒在秦巴山区,生长出一种满是鲜嫩叶子植物,又托梦给百姓,如何将树叶做成凉粉。老百姓因此没有被饿死,而且各种疾病也不治而愈。

黄荆叶凉粉制作:从山里农家灶膛中取出柴草木灰(碱),用筛子除去杂物,将灰碱和采摘带露珠的嫩叶片先后放入木桶,加入滚开水至刚好覆盖叶片,不停地搅动,待桶内温度不烫手时用细纱布滤渣,自然冷却后即成。婉润、剔透、纯净、自然,像翡翠一样。清热、除湿、去火、解毒。不过,这种不用粮食的纯绿叶凉粉见了盐后极易融化,必须是即吃即拌,否则,摆在面前的“凉粉”转眼化为一碗绿莹莹的清水,还以为是谁偷吃了呢。

用黄荆叶制作的凉粉,四川、重庆、湖北、贵州等地均有,但不是常见之物。达城盛夏季节,偶尔可见。重庆将其称为“翡翠凉粉”,现一些大餐馆已在经营,菜谱有其名。为解决黄荆凉粉保存期不长的问题,餐厅用真空将黄荆叶封闭包装购进后冷藏,凉粉按市场需求多少而制作。不久前,商务部与重庆市政府联合组织全国知名小吃竞赛,来自全国的130多家参赛单位云集,经现场群众和美食专家评比,黄荆叶制作的“翡翠凉粉”以第一名获得“中华名小吃”称号。

现在,黄荆的人工繁殖扦插获得成功,重庆巫山现已培植近500亩,日生产凉粉成品1000公斤左右,并开发出适合不同人群的麻辣、酸甜、薄荷等多种口味产品。

然而,黄荆叶凉粉在大巴山区却养在深闺人未识。虽然目前大竹县金鸡乡已发展黄荆400余亩,产品远销成都、重庆、上海等一线城市,但却没制作成黄荆叶凉粉,达州至今没一家餐厅在经营。黄荆叶凉粉只是农家招待客人或城市人尝鲜时的点缀。笔者特在这里呼吁:开发推广大巴山黄荆叶凉粉,商机无限!

新闻推荐

奔波三年索赔无果 法官立案一周如愿

本报讯近日,市民唐某在大竹县人民法院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的帮助下,仅用一周时间便如愿领到奔波三年也未曾得到的赔偿款。据了解,2011年,唐某与邓某驾驶摩托车行驶时相撞,致使唐某在车祸中受伤。经交...

大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 黄荆叶凉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