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五保老人乐在“开心农场”——柏林镇敬老院见闻

绵阳日报 2012-10-23 04:13 大字

金秋十月,记者来到游仙区柏林镇敬老院发现,房前屋后,到处都是菜地。蒜苗、莴笋、小白菜……各色蔬菜郁郁葱葱。这些敬老院老人们自己耕种的菜地,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开心农场”。

在敬老院的院坝里,两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在翻晒稻谷。敬老院管理员介绍说,“这些谷子也包含着老人们的劳动成果。”在播种和收获季节,敬老院绝大部分水稻田里的活都是由旋耕机、收割机等机器操作完成。看到敬老院还有极少部分边角田无法使用机器操作,有劳动能力的老人们自发加入到耕种队伍,“动动身子骨,虽然有点累,但是心里很舒服哦。”采访中,敬老院的老人们如是说。

敬老院的五保老人没有儿女的陪伴,也没有到处走动游玩的条件。怎样才能让他们平常的日子过得更充实,同时又能增加院内收入,改善老人福利呢?敬老院院长邢仕堂说,“全院有五保老人49人。我们在自愿的基础上,把有劳动意愿和劳动兴趣的老人,分成种植组和养殖组,从事种植蔬菜、粮食,饲养畜禽等劳动,并按劳动量付给报酬。就这样,网络上流行的‘开心农场\’,变成了老人们的现实。”“我们养殖组两个人,今年已经养肥了14头猪。”62岁的李远新在养殖组,还是养殖组组长。他介绍说,“我们两个人养猪,敬老院还计工,多劳多得,除了敬老院每月发的15元零花钱,去年养猪每人还拿了4000多元。”

说起参加劳动,一旁的68岁老人唐克孔说:“我当的是生产组组长,平时我们种粮食种菜,耕田、收割、运输、加工脱粒等重活累活都是机械化操作,我们只做些轻活路。”

老人们自己动手劳动收获成果,不但改善了生活,而且身体得到了适当的锻炼,心情也高兴。来敬老院有两年的68岁崔治进老人逢人就爱拍拍他的肚子,他说:“一天两顿肉,一周七天伙食变着花样吃。我到敬老院时,身体不好,脚还浮肿;现在,力所能及地参加劳作,挣点零花钱,心情好了,身体自然也好,比来的时候多长了20多斤肉。”

目前,柏林镇敬老院的院办经济越来越好。敬老院生产面积已经从原来的30亩,扩大到50余亩,种植瓜果、蔬菜等各类作物,不仅实现蔬菜自给自足,今年还出产小麦0.9万斤、玉米1万斤、油菜3000斤、红薯1.5万斤;此外,今年已出栏生猪14头,产鱼2000斤。同时,还喂养了土鸡1100只、鸭160只。“预计今年敬老院的纯收入将达到10万元以上,将大大改善老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其生活质量。”邢仕堂告诉记者,目前,敬老院已经申报了省一级敬老院。

(本报记者 成和平 文/图)

新闻推荐

集中成片推进新村建设

本报讯昨(16)日,市委副书记张锦明深入游仙区魏城、柏林等地,实地调研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张锦明强调,要在加快产业发展的同时,把新村建设作为推进“两化”互动和统筹城乡的重要载体,坚持按照产村相融互动...

大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大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